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

隆兴村:进站履职问民情,服务群众零距离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朱征 邓冰  时间: 2022-07-29   上传:杨柳

汝城县大坪镇隆兴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于2015年,最初为人大代表活动室,后改为人大代表联络站,有县、镇人大代表5名。近年来,该联络站以问题为导向,驻站代表既“坐堂听民声”,又“下访解民情”,发挥了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作用,让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进站履职听民声,服务群众零距离

隆兴村把联络站作为推进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枢纽,积极推进联络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统一规范上墙内容,将驻站代表信息、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代表“坐堂接诊”。明确1名村党支部主干代表为联络站负责人,安排驻站代表每月轮流进站履职1天以上,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代表与村支两委成员交流互动,发挥“联动会诊”作用,有力推动问题解决。2022年以来,5名驻站代表共进站接待群众3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4条,帮助解决问题24个。

驻站代表田志军在接待群众.jpg

驻站人大代表田志军在接待群众。

主动走访问民情,围绕中心办实事

驻站人大代表结合党委中心工作,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创新了乡村振兴破解“拆旧建新”难题的“隆兴模式”。针对宅基地紧缺问题,驻站人大代表田志军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成功总结出“三统一两自筹”(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外观户型、村民自筹建设资金、理事会自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旧房拆除补偿资金)的“隆兴模式”,共盘活宅基地18宗,既解决了宅基地紧缺问题,又解决了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隆兴模式”在全镇乃至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中大力推广。二是推动了产业发展。针对村民反映集中、要求解决的耕地闲置问题,驻站人大代表田志军、何素明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引进大户发展产业,共种植烤烟420亩、西瓜236亩、生姜152亩、草莓50亩。根据村民要求,围绕辣椒产业发展,驻站人大代表与镇人大主席团对接,争取湘汝农业免费提供艳红辣椒苗20万株,联系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美化了村庄环境。驻站人大代表积极响应镇人大主席团的号召,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动员群众筹资32000元用于卫生保洁,拆除危旧房屋20000余平方米。积极建言献策,争取项目资金改造通组公路3公里、硬化巷道4800米、铺设污水管道600米。

深入群众解民忧,守护安全睦邻里

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在基层治理上展现了代表风采。一是全力守护人民安全。驻站人大代表严格落实“四包”责任,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值守,认真排查防疫重点对象,筑牢战“疫”防线。积极参与住房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劝导、森林防火巡查、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今年端午节以来的防汛救灾,驻站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同心协力,深夜紧急转移群众150余人,抢修龙虎洞右灌渠河堤42米,减少损失1000余万元。二是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驻站人大代表利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弱势群体,引导群众发挥邻里互助美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至6月底,驻站人大代表就收集矛盾纠纷9条,成功化解8条,正在化解1条。人大代表朱裕球成功调解何某车祸纠纷一事,避免了双方矛盾升级。人大代表的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既展示了代表形象又展现了人大担当。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司学群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