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是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你们把代表联络站建到集镇上,不但让代表有了‘家’,还成为了老百姓歇息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家’,实现了代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近日,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华到坪坦、菁芜州、县溪等乡镇调研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时说。
通道侗乡的群众喜欢赶集,每逢赶集日侗族群众纷纷将自产的农产品带到集市上售卖,同时在集市里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回家,集镇成为群众集聚的又一重要场所。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到集镇上,这是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三会三文”精神,将“联系要再密切”落到实处的又一举措。
怀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万千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督导“三会三文”精神落实情况及基层人大工作。
建到群众“家门口”
如何让代表联络站更贴近群众,进一步拓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实效,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建在群众集聚的集镇上,在建、管、用上下功夫,完善功能设置、内容布局、设施配备,切实发挥代表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收集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架起了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以前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群众有困难和问题不知道去哪里找代表,如今我们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把代表联络站建到集镇上,就像建在群众的‘家门口’,群众反映问题方便多了,很多群众都点赞。”县溪镇人大主席彭权说。
群众赶集之余到代表联络站歇歇脚、喝口水,聊聊生产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站履职的代表发挥各自所长对群众所提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无法现场解决的形成社情民意台账移送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对群众反映集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建议、批评和意见,依法依规进行交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搭建群众就近、方便、有效了解党的政策平台,进站履职代表通过以案说法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同时宣传惠农政策、讲解农业生产方面专业知识,助力农户增收致富,让党的政策、法律法规通过代表的解读深入人心。联络站真正成为了“联系群众之桥、学习交流之站、凝心履职之所、展示风采之窗”。
“我们把法律法规条款转变成‘耶’歌、‘款’词、琵琶歌,采用侗汉双语、多耶普法、鼓楼议事、款坪讲款、琵琶传唱等侗族民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把法律法规条文解释成群众能听得懂的语言,把法言法语用乡音侗话解读,帮助群众理解法律法规内涵实质。”坪坦乡人大主席邹秀军如是说。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
“一进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又是让座,又是倒水,对我们像亲人一样。”“没想到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反映的灌溉水渠因水灾受损这样的小事,人大代表很重视,由乡里反映到县里,县人大常委会很快推动了问题解决。”代表联络站坚持“赶集日接待”,在“用好管好站点”上下功夫,规范进站履职管理,丰富履职组织形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每逢赶集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驻地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将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分门别类地进行解决,对涉及面广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地核查,共同制定整改方案。
“我们村的自来水设施因年久失修,蓄水池漏水严重,供水不足,希望得到解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发现,由于一些村组对供水工程的日常管护不够到位,供水工程的作用发挥打了折扣,于是将“推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列为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将杨安霞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的建议》纳入2025年重点处理建议进行跟踪督办。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联动监督、闭环问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华督导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
为讲好代表故事,让代表联络站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县人大常委会在融入基层治理上下功夫,组织引导代表,在政策法律宣传、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风险上当好生力军,切实把代表作用转化为治理效能。接待日之外,代表联络站组织“侗汉双语代表”下沉村组,以“鼓楼聊”“小院聊”“板凳聊”“田边聊”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讲解国家法律法规、涉农政策,跟群众讲明白法律法规对群众的影响和群众的关系,通过开展“联系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社会治理等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问题主动作为,面对面听取群众心声和诉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切实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有事就找联络站
“我们到代表联络站,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和人大代表‘拉拉家常’。”“人大代表确实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也进站接访,我们觉得有事进站准没错。”随着人大代表联络站逐步规范运行,代表联络站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走进代表联络站,将人大工作的群众路线和“走想找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真正实现人大代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对代表联络站从建站之初的观望,到偶尔进站聊聊家常,转变为“有事进站”准没错的认可。
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代表的履职能力是人大代表和选民的热切期盼。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代表学习培训的固定场所,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人大代表为站内代表集中授课,不断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棉花坪村粟某和前夫季某的离婚纠纷案闹得沸沸扬扬。若是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还真的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处理。自从经常进站学习培训,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通过了解当事人双方离婚的原因和女儿抚养权归属问题后,我充分运用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条款有理有据地进行调解,成功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县溪镇人大代表粟锦玉的言语中满是收获。
把代表联络站建到老百姓“家门口”,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全面履职尽责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丰富和规范了代表履职工作,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代表联络站“开花结果”。老百姓都说代表联络站是政策法规宣传的“广播站”、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减压阀” 、吸纳民意民智的“转化器”。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