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湖南报道>市县人大
市县人大

鼎城区:构建人大代表与法官协同解纷新范式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蔡 智  时间: 2025-04-24   上传:杨柳

在鼎城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站内,代表和法官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jpeg

在鼎城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站内,代表和法官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

在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张标注“已调解”的案卷被归档入库。这起涉及235万元国有土地转让款的纠纷案,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习琼等驻站代表及驻站法官赵安平的见证下,通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得以成功调解。既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又助力企业重启土地开发,成为该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基层治理的缩影。

面对2024年全区法院立案量达15435件、同比激增29%,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72.9件的治理压力,区人大常委会把牢代表工作“基本盘”,深化拓展代表履职内容,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组织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诉前调解83件、150余场次,调解成功55件,成功率66.3%。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之力推动多元解纷向深而行,探索出一条法理情融合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创新机制,三级联动织密解纷网络

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决议,自2023年起,开启了诉源治理的实践探索,从试点到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协调联动的解纷网络。

完善机制,建强履职队伍。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关于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以及驻站代表3份指导性文件。190名人大代表被编入13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每2名代表联系1个村民小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属地乡镇党委书记任联络站站长,人大主席担任联络员,每个联络站配备1名驻站法官提供法律服务。设置人大代表信息公示栏,公布代表微信二维码、联系方式等,群众有难事、有矛盾能马上找代表。

整合资源,延伸履职“触角”。为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2024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人大代表参与诉源治理的决议,明确指导思想,对工作网络以及政府、法院与其他行政部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进行规定。进一步汇聚合力、整合资源,诉源治理从13个试点的村级联络站,扩展到全区36个联络站,并将参与诉源治理作为15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的重要内容。

加强攻坚,提升解纷实效。2024年12月,人大代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站设立,该站选派了16名全国及省、市、区人大代表进站,旨在组建以人大代表为核心的“调解专家库”,示范、带动并指导全区代表联络站的诉源治理工作。在揭牌当天,驻站省人大代表余习琼、区人大代表李军华与驻站法官区人民法院院长胡志勇耐心调处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迅速解决了滴滴司机停运赔偿的“烦心事”。

实践突破,多元场景激活治理“末梢”

2023年,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驻站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群众关切的问题,通过“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300多件基层矛盾纠纷止于诉前。2024年,按照“法院移送、人大交办、代表领办、联络员反馈”的诉前调解工作流程,区人民法院在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后,进行针对性分流,对于适合代表参与调解的案件,按照属地乡镇分类,单独建立台账。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将区人民法院150余件诉前调解案件,按照属地原则,分11批次移送了83件到各个联络站,一件件案件“缩影”背后,是人大代表参与诉源治理带来的新变化。

田间地头的“错峰用水”智慧。蔡家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是省级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该镇探索“实践站+”模式,用活“湖南智慧人大”App,让诉源治理驶入“快车道”。2023年,蔡家岗镇某村委会与养殖户余某因水库租赁纠纷僵持了半年。迫于2024年春耕灌溉的需要,该村群众李某通过扫“代表码”向镇人大代表陈平留言。接到系统提示后,陈平意识到农时不等人,迅速抢抓时间、上门协调,由于“积怨已久”,余某拒不接受调解。陈平联合驻站法官三赴现场,最终经过反复商讨,提出由村委会给予合理时间保证鱼苗成长,帮助挽回部分经济损失的方案,既保住了稻田收成,又将养殖损失降到最低。秋收时,金黄的稻穗与游动的鱼群成为“放水养鱼”治理哲学的生动注解。

租赁合同纠纷里的“握手言和”。灌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打好“结合牌”,以灌溪法庭创建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加强协调联动,成立人大代表专业调解团队,建立了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微信群。法庭受理案件后,征得诉讼双方同意,经与镇人大主席团综合研判,将诉状、前期沟通情况等非涉密信息发到微信群,群内代表结合自身特长、优势,有针对性地“接榜”参与调解。案件与代表的匹配度、调解成功率均得到较大提升。

2024年11月18日,驻站法官在工作群里推送了“肖某诉陈某房屋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驻站区人大代表刘雅兰、蔡智,镇人大代表刘银保迅速“接榜”,并详细了解案情,3天后开展调解。调解现场一度“剑拔弩张”,3位代表凭借丰富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快速找准矛盾焦点,对照诉状条条捋顺思路,驻站法官耐心普法,稳定双方预期。人大代表、法官协同发力,舒缓当事人情绪,乘胜追击化解矛盾。“莫名其妙当了被告,我就是心里气不过!现在代表和法官都来了,我接受调解。”被告陈某边说边与原告肖某握紧了手,并当场退回了2万元押金。

人大代表与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成功调解房屋土地租赁合同纠纷。.jpeg

人大代表与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成功调解房屋土地租赁合同纠纷。

墟场上的“法律明白人”培训。谢家铺镇积极落实全省人大代表工作会议精神和基层人大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推进代表联络站“下楼出院”,将联络站搬至集镇墟场,让代表“站”在群众身边。2024年12月4日,驻站市人大代表、湖南德有常律师事务所主任吕舒带领律师团队来到谢家铺开展“法律早市”。活动现场前来询问的群众络绎不绝,镇市监所的工作人员也前来请教涉诉问题,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普法资料300余册。吕舒还主动担任起联络站的法律顾问,他表示,作为人大代表,有义务帮助村民解决日常法律纠纷,助力建设法治示范村,培养更多“法律明白人”。

常德市人大代表吕舒带领团队在谢家铺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普法宣传。.png

常德市人大代表吕舒带领团队在谢家铺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普法宣传。

成效跃升,全面赋能重塑治理生态

随着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全覆盖,群众有了反映矛盾问题的“新窗口”。通过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了人大代表与人民法官的优势互补与“双向奔赴”,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这是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象表现。

下沉一线听民声,架起党群“连心桥”。代表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拓展了代表的履职方式,能够更接地气地联系群众,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一方面代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解决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能更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和社会矛盾隐患,让矛盾问题在萌芽状态被发现与解决。2024年,灌溪镇人大主席团通过组织代表参与40多次“沉浸式”调解,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镇矛盾问题类型较为集中。镇人大主席团与镇人民法庭协同发力,客观分析、全面总结该镇近3年的成诉案件情况,从“个案”到“类案”,发现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这三类纠纷已成为该镇成诉率最高的纠纷案件,镇人大主席团立即联合撰写了专项调研报告向镇党委、镇政府汇报,建议结合平安创建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既让党委、政府在工作中方向更清、举措更明,又提升了民生温度与群众满意度。

学法用法强本领,争当法治“排头兵”。驻站代表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集镇墟场、村组院落,实地了解群众诉求,边学法边用法,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法治水平,既当矛盾的调解员,又当法律的宣传员。在矛盾调解前,代表从案件出发,对其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在调解中,代表与法官通过通俗易懂的释法说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地表达诉求。石公桥镇、蔡家岗镇等代表联络站联合属地法庭,定期组织代表和群众开展法律培训,先后学习了民法典、监督法,参与旁听庭审。据统计,仅近3个月,就开展普法宣传20多次,受众近300人次,增强了基层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监督履职促公正,筑牢司法“防火墙”。人大代表通过参与诉前调解,对司法过程开展嵌入式监督,有助于提升法院调解的效率和公正。在代表的监督与支持下,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促进法治社会建设。余习琼在成功调解一起涉及235万元国有土地转让款纠纷案3个月后,对后续执行情况进行回访与跟踪,督促相关部门与企业按时履约,既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又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区人大代表何光照通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结合参与“两官”履职评议案卷评查经历,发现当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着案源少、法检两院协作不够等问题,提交了关于鼎城区设立法检二院民事执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的建议,通过建议的办理,探索打破民事执行上存在的信息壁垒,促进流程优化,推动解决执行难题。

品牌赋能树标杆,激活治理“新引擎”。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2025年,区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三文”精神,聚焦人大工作主责主业,持续擦亮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品牌,用活15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资源,研究出台管理细则,并将参与诉源治理纳入代表履职评价体系,有序组织每位代表至少年内能参与1次以上矛盾调解。强化宣传推介,用鲜活的调解案例,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切实提升多元解纷实效,为基层治理贡献人大力量。

夜幕下的草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内,电子屏上“湖南智慧人大”系统内“群众留言”的提示持续闪烁。区人大常委会在这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先行先试中,以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托举起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的天平。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