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行动是最响亮的回答。临武县人大常委会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打响民生攻坚战,用“加速度”破解饮水安全、稳岗就业等难题,以有“温度”的监督实效托举起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征文(前排左二)深入企业工地了解企业招工用工情况。
速度:打破常规的“春节行动”
1月2日,元旦后上班第一天,离春节还有28天。这一天,临武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气氛热烈。面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季节性缺水、园区用工结构性矛盾等“老大难”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立下军令状:群众过年,干部过关!问题不解决,绝不收兵!
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征文、曹开洋带队的攻坚专班迅速成立。他们兵分两路:一组翻山越岭,走遍13个乡镇的50余个村庄,实地检查水源地、水厂和供水管网情况,深夜与村民围炉夜话听诉求;另一组下到企业车间,在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续召开8场座谈会,收集企业用工“痛点清单”。仅两周时间,调研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梳理出12类问题,形成“一村一策”“一企一方案”的整改台账,连夜交办至相关部门。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春节行动”迅速见效:县水利局48小时内完成长河水库管网延伸工程方案优化;临武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县人社局推出“稳岗留工”专项补贴;各乡镇组建“机关送水队”,为76个缺水村送去“及时水”。临武县人大常委会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让民生难题的解决进度在春节假期前按下“快进键”。
精度:靶向施策破解两大“顽疾”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全县部分山区村庄仍存在“靠天喝水”的情况,长河水库等水源地存在养殖污染的风险。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打出组合拳:工程攻坚方面,对拖延多年的香花镇十八厅水库扩容工程、对闲置的镇南水厂重新启用工作进行强力督办;莽山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迅速提速,提前半年通水,惠及南强镇、武水镇上万群众,临武县城的饮水安全水平再上台阶。治污亮剑方面,推动环保、农业部门开展“清源行动”,关停水源地周边违规养殖场12家,清淤修复受污染山塘6处,水质达标率迅速提升。智慧管护方面,推进“物联网+农村供水”模式,为分散式供水点加装智能消毒设备工作逐步走深走实,推进建立县级维修资金池,确保“旱季不断水、水质有保障”。
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开洋(右一)深入乡村一线了解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情况。
针对园区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技能荒”并存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推动政企校三方联动。技能支持方面,县职业中专与久森新能源公司共建锂电工匠班,2025年将定向输送300名技术工人;引入了湘潭大学硕士团队,引进高端人才47人,填补了高端研发岗位缺口。政策支撑方面,全县推进出台“稳岗十条”,发放社保减免、稳岗补贴超200万元,设立“人才公寓”16套,解决49名员工子女入学难题。服务保障方面,全县新增3条“务工直通车”公交线路并规划建设园区商业综合体,企业员工感叹:“现在下了班在单位附近就能买菜、看病、健身、娱乐,方便快捷,让我们有了家的归属感,真心想留在这里了。”
温度:长效机制的民生“答卷”
县人大常委会的“速度”与“精度”,最终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温度”。截至2025年3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5万余名群众,临武高新区新增就业1500个,员工流失率从60%降至35%。香花镇群众李大爷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淌:“再也不用半夜排队挑水了。”久森新能源公司技术骨干王某感慨:“工资涨了,孩子能就近上学,这里就是第二个家。”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晓亮在总结会上强调,民生攻坚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实施“民生问题动态清零”机制,通过实时跟踪进展,推动“应急整改”转向“长效治理”。
从打破常规的“春节行动”,到靶向发力的精准“破题”,县人大常委会以“速度”彰显担当,用“温度”诠释初心,在民生赛道上跑出了一条饱含情怀的“加速度”轨迹。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