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婶娘,娘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孙学清  时间: 2025-01-21   上传:杨柳

图片1.jpg

在我们家里,婶娘就是娘,我们管父亲也是叫叔的,曾想将婶娘改叫娘,但又感别扭,还是重新叫起婶娘来,一直延续至今,甚感亲切。

婶娘一生怕麻烦别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婶娘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都是在我们强烈要求下,才去住院。即使住院了,不是没住两天就要求出院,就是不愿意到步行也不足10分钟路程的我家去吃饭,在我的记忆中,婶娘更没在我家住宿过,生怕给我们添麻烦。

“一曲家山两条心,荣耀斯是团圆里。”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终于以看侄子们在长沙添新房子为名,一大家人陪叔叔、婶娘在长沙团聚,他们不仅分别在侄子和兄长家住了一晚,也顺便到伟人故里韶山、花明楼及杨开慧故居等地方玩了一趟,韶山、花明楼应该是婶娘一生中到的最远的地方了。游玩的时候,婶娘不仅精神矍铄,而且有时丢开兄长缠扶。我见此不禁想,昔日婶娘不愿外出,到底是担心身体受不了,还是怕麻烦别人?幸亏以往逢年过节遇长假回老家团聚时,也陪她们到周边游玩了一些景点。

背后枕母床边卧,泪如河水日已斜。每每想起婶娘养育之恩的不易,忆起婶娘苦难艰辛的一生,我就会偷偷流下伤感的泪水。婶娘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居住在长江岸边一个偏远小村庄,那时陆路交通不便,水上交通也不安全,邻里乡亲家庭条件都好不到哪去。外婆先后生育10个子女,虽最后仅剩舅舅和婶娘两个人了,但家里更显拮据,“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婶娘只有几岁的时候,30多岁的外公又突染重疾至双目失明,婶娘只得放弃学业,牵着外公外出讨生活。一生勤劳的婶娘,结婚后,为了兼顾照料外公,不得不将家迁至外公同一个屋场。随着我们五兄弟相继出生,婶娘的肩上负担更重了,加之叔叔担任生产队长多年,相对来讲帮助婶娘干活就少了,好多事情都压在婶娘一个人身上,特别是随着我们几兄弟逐渐长大,为了多挣点工分钱,婶娘早出晚归忙农活的时间更多了,起早贪黑烧火做饭洗衣服更频繁了,但从来没有听见她一声怨言一句牢骚。

婶娘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农村妇女,我总有股提笔要写的冲动,虽然也曾写过关于婶娘的金耳环、菜园、小店等文章。在我的记忆里,婶娘尤为与人为善,从来没有见她与别人红过脸闹过不愉快,不仅婆媳之间相处得很好,而且邻里关系也处理得融洽,我们捎去吃的东西,经常看到她送给邻里乡亲、弱势对象。脾气耿直的叔叔在平时工作中,难免会与一些组民乡亲产生矛盾,事后婶娘准会去调和化解。婶娘的善良、大度让我受益匪浅。

婶娘不仅性格坚韧,而且任劳任怨。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与打击,婶娘总是默默去承受去努力改变。大哥刚满1岁搬至外公家那时,家里一贫如洗,还是借居公家废弃不要的杂屋。记得我开始记事时,家里虽重新搭建了房子,可也是简陋的茅草屋,好不到哪去,待我5、6岁时,叔叔、婶娘才有条件请人搬砖烧窑,建起了第一栋稍微像样的红砖瓦房。婶娘就是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不厌其烦地把我们几兄弟拉扯大。

婶娘靠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把家操持很好的。婶娘不仅练就了一身干农活的好手艺,而且菜园里的菜种得极佳,每次回家,车尾箱里准塞满了婶娘种的时令瓜果蔬菜。婶娘不仅菜种得好,精心腌制的坛子菜,也绝不逊于家乡“十三村”酱菜。特别是婶娘烧制的饭菜,味道更是鲜美可口,反正我回老家时,每次面对一些邀请总是谢绝,只想陪伴婶娘品味她做的饭菜。

婶娘一生都讲究卫生、注意整洁。不管条件、环境如何,家里总打扫保持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的东西总堆放得整整齐齐,厨房里、灶台上擦拭得干干净净。婶娘在穿着上也很注意整洁卫生,小时候经常看到婶娘把洗净叠好的衣服,平放在床被下面垫压成型,我们小时候的衣服虽很简陋,但绝对洗得干净、穿得得体。目前生活还能自理的婶娘,确实让我们后辈省心省力很多。

我感恩我的婶娘,我的母亲!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