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带队到郴州市开展“法治护企”执法检查。图为检查组在城市之窗调研。
9月23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剑飞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执法检查的特点、法律法规实施取得的成效、检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24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审议,提出应做好执法检查“下半篇”文章,持续深入做好“法治护企”工作,为全省中小企业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法治保障。
三级联动,实现检查全覆盖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法治护企人大行”总体安排,7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7名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带队赴14个市州,全省三级人大联动,对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跟踪检查,共形成1份综合报告、7份小组报告、14份市州报告。
“总的来看,通过法治护企三年行动,省市县三级实施法律法规站位更高、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成效更好。”张剑飞指出,全省各级深入实施三部法律法规,注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促进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先进制造业能级跃升,全省促进工作合力基本形成、财税支持力度普遍加大、涉企服务不断优化升级、权益保护得到明显改进、助推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张剑飞在报告中指出,我省制造强省(市)领导小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议事协调机制和产业链链长制、中小企业促进工作联络员机制等发挥作用明显;率先实现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四级互联互通;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打造产业集群,现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中小企业特色集群。
张剑飞在报告中指出,本次执法检查显现政治指向鲜明,检查重点突出,问题挖掘深入,整改机制闭环的特点。
法治护企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表明,增强执法检查的刚性和实效,必须坚持对标对表、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坚持责任传导、必须坚持法治赋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久久为功。
9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摄影/刘杏
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掩饰
记者发现,报告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报告指出,我省中小企业与先进制造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法律法规实施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法治环境建设还待深化提升、促进机制落实还待提质增效、惠企政策堵点还待破解打通、权益保护难题还待攻坚破除、要素保障短板还待全面补齐,并以附件形式列出了53个问题清单。
报告同时指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仍需加力,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未完全杜绝;部分检查未严格落实“扫码入企”要求;市县普遍未建立支持科技创新与示范应用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多数市县中小企业融资会商机制、产融合作白名单机制不够完善;政务服务改革待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体系不够完善,企业注销难问题突出,园区环评、水土保持等区域评估成果共享互认未落实等问题仍然存在。
法治护企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要持续用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持续用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用力打造企业发展良好生态、持续用力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用力推动法治护企善作善成。
9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认为此次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坚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法检查报告有事实、有清单、有措施,整改方向和持续监督的问题明确,彰显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担当与作为。”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执法检查的关键是要做好‘下半篇’文章,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推动学法普法蔚然成风;不断改进工作,加大惠企力度;努力破除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先进制造业造血能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努力形成人大执法检查、问题清单交办,整改落实的监督闭环等,确保中小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编辑:袁超岚 二审:刘青霞 终审:王美华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