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智库>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探索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叶助芳  时间: 2025-07-01   上传:杨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常德及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安乡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以实际举措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安乡县农业产业结构情况

种植业产业结构情况。安乡县共有耕地面积77.3万亩,202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万亩,其中一季稻种植面积34.37万亩、双季稻播种面积38.8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85万亩、黄豆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高粱、芝麻、青蒿等其他一年生作物2.58万亩;阳光玫瑰葡萄、瓜蒌、金银花、石菖蒲、落葵、莲等其他多年生作物3.01万亩。

养殖业产业结构情况。一是水产养殖方面。安乡县精养池塘面积稳定在22.4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15万亩。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鳜鱼、淡水鲈鱼、翘嘴鲌、黄颡鱼、中华鳖等名特优品种养殖相对较少,2023年实现水产养殖总产量14.3万吨,渔业总产值46.89亿元。二是畜牧养殖方面。安乡县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39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93个,家禽规模养殖场42个。养殖品种主要为猪、牛、羊、鸡、鸭等。2023年生猪累计出栏51.3万头,存栏31.26万头、牛出栏0.82万头,存栏1.16万头、家禽出笼348.9万羽,存笼340.42万羽,禽蛋产量1.12万吨。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产业效益不高。安乡县属澧水流域,位置相对靠北,双季稻生产受倒春寒、寒露风等不利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因化肥、种子、农药、机耕、机收、人工等的价格全面上涨,导致种粮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不高。养殖业发展现代化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大,推进速度迟缓。部分养殖场(池塘)的电力、水利等设施落后,增氧机、尾水处理等设备相对陈旧简陋,制约发展。因养殖常规品种为主,市场价格稳定且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效益较低。

产业规划不足。土地要素规划不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仓库、场地及管理用房等,但设施农用地供给相对不足;受限于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产业效益相对较高的设施农业和融合农业发展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主体培育规划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种养大户规模偏小,实力不强,辐射带能力还很弱。截至目前,安乡县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仅有9家。

利用方式不当。由于经济效益、劳动力和地力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乡县部分耕地利用没有遵循耕地利用优先序,出现了耕地“非粮化”和抛荒问题,主要集中在挖塘养鱼、发展林果业等方面,耕地保护任务较重。安乡县以粗放养殖、高密度养殖为主,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污染,再加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及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养殖方式不当,环境保护任务较重。

市场知名度不响。特色品牌不亮。作为农业大县,“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安乡,其主要原因是安乡没有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没有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集聚效应不明显。近年来,安乡酱卤、安乡菜薹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但整体来说力量还十分薄弱,市场话语权和品牌溢价效果还十分有限,没有形成品牌产业的集聚效应。

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建议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对大规模连片发展的产业重点给予政策倾斜,补齐短板,形成规模效应。围绕“一粒米、一条鱼、一蔸菜、一壶油、一条酱卤产业链”做好产业文章,抓好品种调优、品牌培育,真正打响创优安乡农业品牌。进一步发挥“梅家洲”水稻、“驿码头”冬瓜、“安兴”蔬菜等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挖掘县域人文历史,湖乡文化、堤垸文化等特色,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村产业结构。

坚持分类推进、激发动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收。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四方联结机制,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各村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的高效农业、特色渔业,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对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予以一定资金支持,用于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信息、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

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升农副产品质量。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打造基于现代种养业、智慧农业、机械化农业协同发展的高效农业。以优质品种为支撑,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业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建立健全农业、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种养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育,大力推广优质生物有机肥、生态肥料、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防控、健康绿色养殖等技术。深入开展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大力推广“虾鳜混养”“稻菜”“稻稻菜”“稻油”等轮作模式,实现产业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加强对生产环境、投入品以及最终产品质量等要素的检测监控,监督指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经营,保证农副产品质量。

坚持产业支撑、融合发展,增强种养业发展活力。探索种养一体化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全县畜禽养殖企业和瓜果蔬菜生产主体开展合作,逐步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积极构建农业与互联网联合发展模式。加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和村级农业信息站室建设,健全县乡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形成特色种养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坚持“产业支撑、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原则,发挥仙桃、玖源、墨庄堂、汤家岗、珊珀湖等农旅融合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田园采摘、农耕体验、研学拓展等项目、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作者单位系安乡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