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城县延寿瑶族乡人大主席团紧扣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要求,全面落实县委“1136”发展思路,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密切联系全乡代表和广大群众,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及时听取、收集和反馈群众反映急切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与建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以履职惠民生,以实事赢民心,擦亮了人大名片。

乡人大代表调研110kV延寿变电站项目。
三大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延寿瑶族乡人大主席团以“三大引擎”为坐标锚定方向,聚力文旅康养、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核心领域,以全过程监督护航乡村振兴。乡人大主席团秉持“抓大事、议大事”原则,先后对小垣金色民宿文旅康养项目、大山地质灾害点搬迁安置、110kV延寿变电站项目和“四类乡村”建设等项目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听民声、座谈交流汇民意、专题研讨聚民智,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度”,质量安全“有保障”。每季度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找准人大工作着力点,通过会议督办、约见督办、分组督办、片组活动督办等方式,提升议案建议办结率,2024年以来共处理13件相关建议,办结率与满意率均达100%。

乡人大代表调研乡村振兴项目。
一线把脉开准“民生药方”
“乡人大代表们揣着本子挨家挨户问,冲毁的村道不到半个月就修好了!”九如村村民谭红富站在新硬化的村道旁,点赞声里满是获得感。
乡人大主席团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组织代表参与板凳会、屋场会,与群众共谈共商“组里的情、村里的事”;依托“湖南智慧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模式。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人大主席团紧盯整改落实,推动东寿、九如、桑坪等村破损路段修复,完成公路安保工程6.06公里。一年来各代表小组走访群众859户,回复群众意见建议62条,办结群众来信来访18件次,实现“民声件件有回音、诉求事事有着落”。
代表献策盘活红色资源
延寿瑶族乡人大主席团以“红色基因铸魂、生态底色塑形、瑶族文化赋能”为路径,用“红色钥匙”打开乡村振兴新图景。代表们推动修缮李涛、宋裕和故居,以“一张借据”专题陈列馆为精神纽带,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传承红色血脉。充分发挥青石寨核心展示园龙头带动作用,抢抓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机遇,以重走长征路活动为基础,以生态农旅为传媒,进一步补齐基础短板、丰富旅游业态,继续推动“一张借据”“李涛故居”“千年银杏”“树桥相生红豆杉”等景点串珠成链。从红色故居修缮到景点串珠成链,人大代表用精准献策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引擎”新动力。

乡人大主席团调研李涛故居红色革命基地。
建议转化为民生实惠
民生无小事,人大代表始终将百姓关切扛在肩头。省人大代表朱凤英心系乡亲出行难,争取资金13万元硬化产业道路150米,解决了横江组157户村民农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打通了村民致富路;县人大代表李鹏飞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建设长者食堂,为140位留守老人提供了科学营养、实惠划算的中餐,切实解决了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防汛期间,人大代表何贱松、张宽良等闻汛出击,组织群众有序避险,“6·16”延寿走马瑶族村及时转移群众滑坡避险案例被《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从产业路硬化到开设长者食堂,从打通致富路到守护群众安全,真正彰显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人大代表在基层一线的风采。

县人大代表何贱松清理淤泥路段。
穿梭于乡间小道的身影,是永不褪色的为民底色;写满调研笔记的文字,是拳拳在心的民生情怀。延寿瑶族乡人大主席团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让每一份建议都成为连接民心的桥梁,让每一次履职都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人大担当”的新篇章!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