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赴联系村安排部署帮扶走访任务。
大松坡村为中方县桐木镇下辖村,是中国南方葡萄沟核心景区所在地,系中方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联系村。该村共有村民610户,2179人,其中党员43名,市人大代表1名,县人大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6名。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力量和制度优势,创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推动大松坡村成功打造“党建引领示范村、基层治理示范村、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驻村工作示范村、创先争优示范村”,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深化支部共建,打造高质量的党建引领示范村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县人大常委会自联系帮扶大松坡村以来,围绕“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目标,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搭建党组织结对共建平台,明确了共建目标、机制、责任、要求等内容,深入实施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联、支部活动互动、党建载体互通等“四互”行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成员分别到村为全体党员上党课12次、带领村“两委”外出学习党建业务工作3次,举行6次村级产业发展座谈会,共同组织17次“为村民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180余个,切实实现党员受教育、党建上台阶、发展见成效、群众得实惠。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更加夯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更加凸显,该村被评为怀化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
坚持以民为本,打造现代化的基层治理示范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也是群众感知基层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县人大常委会将基层治理作为助力大松坡村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精准施策,村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三治”融合聚民力。坚持以法治为纲、德治为本、自治为基,探索建立“三治”融合新模式,推动大松坡村形成基层治理全民共治共享强大合力。2023年来,引导人大代表担任村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普法宣传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法普法活动30余场次,派发普法资料2000余份;探索推行“美德+信用”治理模式,开展村级“美德信用超市”积分兑换活动,鼓励村民践行美德生活、参与志愿服务;指导完善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公示制度等机制,通过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等方式,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二是庭院恳谈汇民意。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庭院恳谈会”和争当“四员”的工作,并将大松坡村作为试点村,由人大代表领衔,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调解员等,经常性下沉到村组,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建议,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化解基层矛盾等,切实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米”,成为“枫桥经验”在大松坡村的生动实践。
三是美化环境暖民心。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攻方向,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及要求,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职责,组织人大代表联合村网格员、保洁员、志愿者、公益岗对村组房前屋后、沟渠河道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大清扫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响应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中方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联系的大松坡村南方葡萄沟景区一隅。
发挥代表作用,打造有特色的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帮扶助力下,大松坡村围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中国南方葡萄沟核心景区为依托,以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当前,大松坡村“中国南方葡萄沟”已经响遍三湘大地,怀化市周边以及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正大步朝着创建4A级景区目标迈进。
一是特色联络站助推产业兴旺。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大松坡村产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创新搭建南方葡萄沟农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联络站,引导代表深入挖掘本村旅游资源,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将农业专家、人大代表“请进站”履职,为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紧紧围绕全县农旅文旅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依托该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调研视察等活动,提交关于加强南方葡萄沟景区管理等7件高质量建议。
二是代表示范引领帮助群众致富。县人大代表唐克勇作为发展葡萄产业第一人,带头种植刺葡萄200亩,把刺葡萄从“一村一品”提升至“一县一特”,从“一根藤”发展到“一片海”,大松坡村被誉为“中国南方葡萄沟”。市人大代表、南方葡萄沟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健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创新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有效地整合了刺葡萄产业链,吸引3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有力地拉动了村集体经济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帮助村民持续增收。
三是承办节会活动擦亮文旅品牌。搭乘中方县承办2024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2024湖南省(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快车,大松坡村作为活动主场地,持续擦亮“中国南方葡萄沟”金字招牌,掀起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新热潮。目前,以葡萄为主题,建设打造了“蒲海”、岩泉山风水林、山地吊脚楼、百年老藤、百年老井等景区景点,成为集葡萄采摘、酿酒品酒、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徒步露营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年以来,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近3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约4亿元。
践行初心使命,打造高标准的驻村工作示范村
县人大常委会自帮扶联系大松坡村以来,机关派驻的两名驻村工作队员始终保持严明的纪律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的为民初心。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云良被评为“2023年全县驻村帮扶先进个人”。一是“驻”入真情。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工作任务,全身心下沉村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总是奔走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把政策一点点讲透,将了解到的情况一笔笔记录,把群众的困难一件件解决。通过全覆盖、常态化走访,谁家是什么情况、谁家有返贫风险、谁家需要帮助等均了然于胸。在深入走访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还全心全力参与村里各项具体事务,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堡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村级民生事业改善和村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出谋划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此外,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干部每月到村开展帮扶走访,积极参与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重点工作,帮助群众插秧、收割稻谷、销售农产品等,用心用情用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与村民融成一片,得到了村民的赞扬与认可。二是“帮”出实效。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帮扶下,大松坡村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全村无一人出现返贫现象;帮助村民销售葡萄30余万斤、瓜果蔬菜2000余斤、家禽1000多羽,直接帮助群众增收100余万元;组织村“两委”在巩固葡萄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新发展山胡椒产业150余亩、罗汉果50余亩,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2023年达到32万元;安装入组路灯18盏,修建饮水池2个,加固山塘水库2座,硬化通组路面500余米,全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继续勇攀高峰,打造全方位的创先争优示范村
大松坡村历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县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县人大常委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抓实“两个建设”,继续争先创优,实现自我超越,多层次、全方位打造创先争优的示范。2023年,大松坡村被评为省级党员培训现场教学点,湖南省“夕阳红党支部”、“全省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光荣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更是荣获2023年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一是抓实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和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两个”书记作用,以支部联建为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活动,利用集中学习、集中自学,不断完善支部党员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建立工作学习例会制度,工作队成员与村“两委”每周就有关政策业务开展1次集中自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二是抓实作风建设。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关于驻村帮扶的要求,自觉抓好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工作队管理制度,切实履行驻村帮扶各项工作职责。坚持落实驻村工作周例会和帮扶联系人月走访制度,细化每周具体任务和每月重点工作,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