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一首震撼人心的青春之歌 ——读段华的《此山最相思》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彭定华  时间: 2024-12-23   上传:杨柳

李东工作的地方。.jpg

李东曾经工作的地方。

今年的建党节,对于岳阳县毛田镇来说,是最伤感的一天,连续暴雨天气引发山洪暴发,镇应急办主任李东在抗洪抢险中不幸殉职。这位年轻党员猝然离去,让人惋惜和哀叹。岳阳知名作家段华先生听闻消息,心情沉重,被李东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在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人员,含泪写就了报告文学《此山最相思》(已刊发于《湖南文学》2024年第10期)。文章以李东不顾个人安危冒雨前行,坚持把每一个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为叙事核心,插叙诸多李东平时的工作和个人事例,材料详实,情节感人,细节刻画到位,表达了对这位心地无私的英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

作品环境描写出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切的在场感,感染力极强。如文章开头描述百年不遇的暴雨:“雨,疯狂地下;风,失控地刮,在沉沉夜幕的掩护下,山洪如一群群桀骜不驯的烈马,在山涧咆哮奔突,肆虐横行。”语言凝练贴切,突出了李东带领工作人员冒险前行转移群众的艰辛。又如对山洪吞噬车辆的描写“可这时,一股排空的浊浪,如一群呼啸着的猛兽,乘着夜色朝李东扑来。一个挺拔伟岸的身影被罪恶的激流吞噬了,那辆钢铁质地的越野车,也瞬间消失在汹涌的浊浪中……”气氛悲壮,叫人泪目。还如人们搜救英雄遗体的伤感场面“搜救队伍如篦子将这条为虎作伥的河港篦了个遍,除了在事发地点下游200米处的桥墩旁找到那辆遍体鳞伤的越野车外,回应他们的依然是夜茫茫,雨茫茫,河水茫茫……”这些语言细腻、动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憎恨灾难无情,为英雄的离去感到万般不舍。作者段华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写作手法娴熟老练,场景描写的烘托渲染,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品虽然字数不算多,但涉及李东的事例多,为读者带来了多元视角,能从不同方面感悟李东的可贵品质。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关键是真实性,离不开亲力亲为。段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眼光敏锐,关注现实生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为“逐梦蓝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写过报告文学《另一种飞翔》,反响很大。他的《此山最相思》是最早、最为全面书写李东的文章,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个人物,深入到不同地方收集素材。有对李东家庭背景的介绍:父亲残疾,母亲积劳成疾;有对李东工作作风的追忆:把百姓当亲人,心系贫困家庭,热心给群众办事;有特写镜头:多次帮助残疾人,奋不顾身扑灭山火,关心同事生活;有对李东在困境中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积极上进的精神体现等。段华把众多素材进行有机整合,现实和回忆交替穿插,以叙述、议论、抒情等不同表现形式书写,结构紧凑而有条不紊,增强了英雄故事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文章有强烈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作品还原了真实的英雄形象,读者全面了解了李东的工作生活。因为他平时总是把群众放在心中,所以会在暴雨山洪来袭时,想到要第一时间把全部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他总是为他人考虑,所以会在生死关头,帮助同伴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英雄的壮举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必然性。的确,李东爱党爱民、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怀和真诚友善、无私助人的人格魅力让人肃然起敬。干群的泪汇聚成巨大的河流,荡涤着不尽的哀思,洒遍他工作的每个角落。英雄远去,精神永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们会永远记住他。

段华的《此山最相思》真挚动人,情文并茂,标题饱含深情,作者把李东的英勇事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家乡巍峨的相思山类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价值,如山一样高大。虽死犹生,青春不朽。李东的责任与担当,奉献与无私,忠诚与信念,符合当下的核心价值观,给广大党员树立了榜样,给社会注入了正能量和希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此山最相思》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它是一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之歌,一首立足岗位放眼天下的理想之歌,一首舍己救人向死而生的奉献之歌,更是一首震撼人心的青春之歌。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