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泽友(前排左一)带队到湖南金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
背靠雪峰观湖浩,半城山色半城湖。益阳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黑茶之乡”“楠竹之乡”。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法治护绿人大行”有关要求,结合益阳实际,从立法、监督工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新湖南作出益阳人大的贡献。
“小快灵”法规护航“大民生”
2023年12月1日,《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两岸风貌管控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是益阳市按照“急需可立”的原则,以精准解决问题为导向,出台的第一部“小快灵”地方立法探索新实践。开展中心城区资江两岸风貌管控立法,主要是为了弥补当前资江两岸规划建设中的短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打造有序、亮丽的城市空间,将城市天际线、风景线以及身边更多的风景,一览无余地“还景于民”,是切实响应市委、市政府和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的具体实践。规定的出台,不仅填补了益阳市“小快灵”立法的空白,也掀开了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两岸科学化管理与规范化建设的扉页,成为益阳市“小快灵”立法的初体验。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将审查《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两岸城市设计》纳入工作要点。《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两岸城市设计》按照规定要求编制,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水平专家顾问组建编制团队。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对风貌管控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规划管制和建筑设计指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当前,餐饮业油烟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为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力度,破解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难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益阳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已于9月26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围绕解决“餐饮业经营项目选址,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新建、改建、扩建具有餐饮服务功能的商业楼、商住综合楼配套设立专用烟道和露天烧烤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制度层面予以具体规范,有利于实现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的长治长效。
“停车难、停车乱”是城市的通病和顽疾,市人大常委会着重做好《益阳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该条例同样采取“小快灵”立法模式,目前已完成二次审议,即将进入三审,这是以法治手段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又一次尝试,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益阳的生动实践。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全市累计制定地方性实体法规10件,修正地方性实体法规1件。目前《益阳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中,已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在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其中,聚焦生态环保领域制定了《益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益阳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益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7部法规,有力推动了地方立法由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跨越,益阳市“小快灵”立法工作经验获新湖南等媒体宣传推介。
执法检查筑牢绿色屏障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共开展城建环资领域执法检查6项,涵盖《益阳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益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益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环保“一法一条例”、土壤污染防治“一法一办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目标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聚焦“增长、减污、扩绿、降碳”,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市人大环资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执法检查报告,根据主任会议意见,将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送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突出问题导向,涵盖10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且“见人见事”,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肯定。
2024年4月12日,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育文(右一)带队到中心城区开展《益阳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立法调研,检查餐饮店油烟净化器清洗等相关台账。
自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取5个市直部门开展“部门服务抽样评”,重点围绕一部对口法律或法规,对市直部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切实强化人大监督刚性,提升法律法规贯彻实效。根据安排,今年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监督评议,在依法行政和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方面提出了6个具体问题,并围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要素供给、生态保护修复、基础支撑工作5个方面提出了审议意见,助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履职能力和工作效能。对市城管执法局2023年“部门服务抽样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导。
此外,对2021年《益阳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22年《益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益阳市资江保护条例》及2023年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土壤污染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推进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及省、市各类专项行动指出突出问题整改。
重点调研助推资源保护利用
今年4月至11月,对会龙山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全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旨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助力资源保护利用。
会龙山片区曾是益阳市的工业中心,许多国企在此建厂,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变迁,该片区渐渐没落,城旧、产衰、人“弱”等问题凸显,其发展成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心病”。该片区生态优势独特,绿化占比高,有林地、园地、草地、湿地,总占比达42.03%,有丰富的偏硅酸矿泉水资源,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约4000个每立方厘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片区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发展方向、工作节奏、组织架构三方面提出建议,力求解决城市和农村建设“两张皮”、“无统一抓手、协作不足”等问题。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开始评审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23 年,一共评审发布6 批8155 个,其中湖南省704个,益阳市15个,全部在安化县和桃江县。针对全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情况,结合省人大常委会《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纳入了今年工作要点,目前市人大环资委已与传统村落主管部门市住建局交办了意见建议。通过全面摸底基本情况、实地走访传统村落、认真访谈基层部门、多次组织市直部门及市人大代表座谈等方式,对益阳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整体情况进行“画像”,提出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放在明显位置,系统谋划和推进保护与发展工作,突出发挥村民主体、市场主体两方面主体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保护与发展面临难题四方面建议。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