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作者(前排右一小孩)在叔太爷爷家过年。
哲学家黑格尔有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创造了无数关于浩瀚天空的美丽诗词,营造了多少关于璀璨星辰的浪漫情怀,但通往星空的这条路,也许是最崎岖坎坷的。航天人,一生辛苦钻研,一世默默奉献,只为打造完美天梯,翱翔太空。
石屏,中国工程院院士、K8教练机总设计师。他出身贫苦农家,3岁丧父,艰苦的生活没有扼杀他求学的渴望,新中国给了他学习成长的机会。他16岁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忠诚于党与航空报国成为他毕生的信念;他22岁大学毕业,投身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潜心科研,即使“下放”多年亦不坠青云之志;他52岁担任飞机总设计师,厚积薄发,连续主持设计研制两型飞机,抢占国际国内市场,为中国的教练机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石屏爱党敬业、忠诚报国的情怀让人感动。石屏出身贫寒,他总说,他从中学开始享受国家助学金,没有党的培养,没有人民的哺育,就没有他的一切。石屏把个人的奋斗与党的事业融合在一起一心回报祖国,回报党的培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屏被下放到高安农机厂,与航空事业隔离3年之久,为了从事他热爱的航空事业,他毅然选择前往湘西“大三线”,在偏僻荒凉的深山老林中一待就是5年。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石屏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创业精神让人崇敬。20世纪80年代,军品订货压缩,科研工作难以为继,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之际,石屏坚定不移地从事航空科研,以弥补文革时期失去的时间。在种种逆境与磨难中,石屏从来没有动摇过对祖国的忠诚,对党的信仰,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以一颗赤诚之心,以无限的忠诚,向祖国,向党奉献自己的才智。
《中国航空报》曾这样评价石屏的一生:光荣、纯粹而不乏传奇,高洁、坦荡而不乏浪漫。是啊,石屏的一生是那样的传奇,那样的璀璨。而作为我的叔太爷爷,他又有着无限温情的一面。每一次听身边的亲人跟我说起叔太爷爷的故事,我总感觉热血沸腾,他的精神,令我备受鼓舞。他常叮嘱后辈,要努力学好知识,学好知识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德高望重的师长,石屏爱才惜才,提携后辈的高风亮节让人敬重。在人才培养方面,石屏着重于引导年轻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年轻的设计员起草的技术文件,他会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并当面耐心地指导和解释。他会给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压担子、下任务,将他们推向科技攻关的主战场。K8和教8飞机带动了一个具有奉献精神、敢于攀登世界航空科技高峰的人才团队的形成,这个团队先后培养出副总设计师、学科带头人20多人。石屏积极引导、帮助年轻人爱上航空、献身航空。工作间隙,他还到各航空院校讲学,到中小学校为师生讲航空故事,分享自己半个世纪航空生涯积累下来的经验。在K8、教8飞机改进改型中,当年轻人能够接手时,他便把总设计师的担子交给年轻人。严谨做学问,这是年轻人从石屏身上学到的科学精神。不求唯我独尊而崇尚学术民主和尊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后辈们对他的共同评价。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举止从容,风度翩翩,如今的家族成员,每个人提起叔太爷爷都是那样的神气,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叔太爷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待就是几十年,他说青春能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无怨无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叔太爷爷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但他在世时对我说的那句话,仍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他说:“每一个岗位都浸润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激情,年轻人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以小我融入大我,助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斯人已去,吾辈当更思进取,不必扬鞭自奋蹄。披荆斩棘邀日月,长风破浪笑沧海,叔太爷爷的精神将永存我心!
(作者系广东省云浮市黄岗实验中学高三(6)班学生)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