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常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月27日,常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按照会议议程安排,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工作。
2016年4月,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环保工作情况的报告,2017年至今,市人大常委会连续8年听取和审议市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成为人大监督的“规定动作”。
践行制度安排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施行。新环保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新环保法实施满一年后,2016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环保部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就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并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这一举措成为环保工作的首次人大“年检”,也是新环保法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对严峻环保挑战的重要举措,对加强人大环保工作监督力度意义重大,且为地方人大依法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了范本。
同样在2016年4月25日,常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环保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年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2016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此后,常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和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成为了人大监督的“规定动作”。
交出“年检”答卷
2月27日,常德市政府环保部门负责人向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工作。在报告中,清晰可见几个可圈可点的数据:2023年,市城区优良天数318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率87.1%,刷新历史最好记录;土壤环境状况中,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夜间达标率100%;2023年全市没有发生较大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生态破坏事件、环境负面舆情事件和辐射安全事故……令人满意的数据背后,是政府部门的推进力度与人大监督的刚性实效。这一个个精准有效的数据折射出一年来常德市打好污染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美丽常德取得的成效。
回首过去几年,对于这一人大监督的“规定动作”,常德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践行,并不断完善。2021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在2月的常委会会议议题上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报告,比以往提前两个月,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和完成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监督的力度。
提出建设性意见
2020年4月28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会议围绕水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主题进行了分组审议。对于这一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的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议,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指出,全市环境状况总体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但仍旧存在市主城区环境污染风险隐患问题突出、沅江水环境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城市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部分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等问题。会议强调,一要追本溯源,进一步理清环境污染的源头,提出解决途径,抓好环境污染源头治理。二要充分掌握全市环境污染状况,提升检测水平,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三要处理好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统筹协调,科学防治。四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把问题抓实抓细,逐一整改落实。五要加强日常环保执法检查,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污染源的监督和执法,保护好沅江的水域和城区生态环境,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同样的监督发声,出现在2022年2月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2023年2月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024年2月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发言时都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
“要敢于正视问题、亮出问题、剖析问题。常德的环保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关键要看我们政府和环保部门能不能、敢不敢找准问题、认清差距。”
“关于问题整改,要坚持把市政府提出的整治标准不高不放过、整治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治措施不到位不放过、风险隐患不消除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这‘五个不放过’的要求落到实处。”
……
共护家园碧水蓝天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怀民多次强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视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存在短板,环境问题依然艰巨,绿色低碳转型依然任重道远的问题,全力以赴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不仅是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守护家园碧水蓝天,人大监督还在持续发力。
编辑:蒋海洋 二审:刘青霞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