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永健作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9月23日,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永健就全省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报告。这是继2019年后,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5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审议。
打造财政资产管理“湖南样本”
“我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得到财政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国有资产年报工作获财政部通报表彰,排名全国第三”……徐永健说,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打好“发展六仗”,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大国有“三资”盘活改革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报告也是对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的一次重要总结。
比对省人民政府2019年至2023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据,可以发现,截至2023年末,全省独立核算行政事业单位26,674户,较2019年末减少2,180户,较2022年末减少471户; 资产总额20,102.58亿元,负债总额3,354.08亿元,净资产16,748.50亿元。省直行政事业单位901户,较 2019 年末减少90户,较2022年末减少3户;资产总额2,083.90亿元,负债总额435.46亿元,净资产1,648.44亿元。
报告指出,在深化“三资”管理改革方面,我省聚焦“6+5+2”资源资产资金,用好“用、售、租、融”四种方法,努力将沉睡的“三资”变为增收的“活水”,全年盘活入库收益超1000亿元,该经验得到财政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介,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岳阳“三资”改革经验还获评“2023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报告还提出下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高效使用的多项举措。
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为做好本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我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剑飞带队在长沙开展省直机关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了解省直机关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使用及闲置资产盘活情况,并听取相关省直部门及长沙市有关工作的汇报。
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工委在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后,利用预算联网系统大数据分析编写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并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性探索出一套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借助指标体系,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工委对比省政府2019年以来5年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对专项报告进行了评价,认为专项报告情况总体较好,履职工作较为规范,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同时,也提出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依法管理、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力度的建议。
9月25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报告以及提请审议的《关于2023年度湖南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进行审议。“要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准确把握报告制度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将人大监督转化为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劲动能。”常委会组成人员把脉问诊,开出“良方”:“要提高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经营绩效评价,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对企业重大股权事项和资产转让行为进行审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提升国有资产监管能力,推进省直国有资产专项治理”……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