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志桂率队调研楠竹产业发展情况。
“现在国家很重视竹产业发展,还提出要‘以竹代塑’,我们把闲置的竹林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小竹子也能变成钱呢。”“建议在竹材加工的综合开发利用、竹林特产的衍生开发等方面谋划文章,发展好精深加工,进一步健全我市楠竹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我市楠竹产品的附加值。”“在逐步实现全市楠竹林流转后,更要强化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对有一定规模的竹产业企业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销售平台打造。”……近日,耒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激情建言,献计献策。
耒阳市有31.97万亩竹林,资源优势明显。如何牢牢抓住“以竹代塑”这个主轴,让30多万亩竹林真正成为共富示范、低碳发展的“致富林”?这是耒阳市人大常委会一直紧盯不放的经济和民生双领域重大课题。
自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相关委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不断深入走访调研全市楠竹主产区、初深加工及上下游企业,就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针对竹产业管理经营粗放、加工产业萎缩、竹材价格走低、林权流转困难、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与竹产业企业、竹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提出涉及企业补助、加工点用地、林业设施用房、收购补偿、加工点环保等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四川省宜宾市、眉山市青神县等竹产业发达的地方考察学习,并组成专班,认真撰写了《关于聚焦“以竹代塑”打造耒阳百亿竹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为市委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推动下,耒阳市不断创新顶层制度设计、完善主体服务职能。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紧跟国家《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布局,于2023年编制《耒阳市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计划出台《耒阳市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速推进竹产业规模化、纵深化发展,着力打造耒阳竹产业百亿集群。
相关部门聚焦产业集群,以竹为媒,穿针引线,当起资本与项目的“红娘”。2022年引进的衡阳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耒阳经开区投资建厂,主营集装箱竹地板生产,对竹原材料及相关竹产品需求旺盛。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集新材与耒阳本土公司达成合作,搭建竹产业种、砍、产、销全链条联盟。
政策的支持引导、产业链的持续完善,给竹产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依托蔡伦造纸、中集新材等项目兜底保障,兰奇兵等企业家集资新建竹帘、活性炭等生产厂房,仅此两项年产值就达1.2亿余元。
“楠竹全身都是宝。我们每天生产的竹帘纯收入有几万块钱,再把竹子的边角料粉碎成粉做成高温炭,每吨售价5000元,收益十分可观,比做煤生意可强多了。”煤企业负责人陈光华感慨地说。2022年,他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成立湖南腾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但自己成功转型,还给50余户以竹为生的村民每户每年带来5万多元的竹产业收入。
“2030年,我市竹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未来,耒阳市竹产业及‘以竹代塑’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市林业局副局长周海平坚定地说。目前,全市已有竹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亿元级以上企业2家,还建成1个以竹风光、竹文化为特色的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