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摄影/袁超岚
“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5403件,2个案件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9个案例在全国性案例评选中获奖,1份调研报告获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5月30日,在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朱玉就我省2018年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作了报告。3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报告。
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
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理念,依法履行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在保护和促进科技、文化创新贡献力量。根据报告,全省法院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4051件、著作权案件34198件、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案件26062件,并坚持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打击恶意侵权。“樟树港辣椒”等地理标志和“三一”“中联重科”等区域自主品牌得到保护,服务了品牌强省建设。
报告指出,创新工作机制,我省司法保护能力水平整体提升。如健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成立长沙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审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着力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认真贯彻知识产权证据规则,切实减轻权利人的举证困难。在人大监督方面,法院邀请创新科技行业人大代表旁听重大知识产权案件庭审,高效办结涉知识产权代表建议22件。
通过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调衔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我省专业审判体系建设亮点纷呈,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
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报告指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知识产权纠纷全链条协同治理有待强化、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出海企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能力不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报告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加大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种源等技术类,涉及互联网领域文化创作及传播的著作权保护、商业标志保护、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通过司法裁判强化公平竞争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大对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惩治力度。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同时,要正确把握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力度。
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共治专项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
打造涉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加强自贸区法庭建设,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打造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综合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反制裁、反干涉等法律手段,为湘企出海保驾护航。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水平。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和审级监督,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适时出台裁判指引,统一裁判尺度,切实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5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时认为,我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成效明显,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工作经验,营造了良好的司法保护氛围;同时建议,要加强审判队伍建设,创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方式,强化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质效,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