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10年前能制定这样一部条例,芷江民间医生和医药的情况就会大不一样。”2月3日上午,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对《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第二稿)》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县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会长张果果首先发言。
张果果说:“随着一些掌握独特偏方、秘方的老人相继离世,生前他们办不了证又带不了徒,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对现在农民上山采药出售往往连根挖除造成有些药材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施用农药导致一些药物绝迹也感到痛心。张果果表示,针对秘方失传,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做了大量工作,耗费多年心血收集了许多药方,只是由于资金困难无法付梓,不能不说是件憾事,要是条例出台以后有专项资金就好了。针对药材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绝迹的情况,他建议在条文修改当中,要增加由相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减少无序开采,以利永续利用的内容。他建议,管理部门要监督药材商并且向农民宣传,只收长在地面的药材的主干、枝、皮和叶等部分,要留下根茎。否则,没了本土药物,侗医也就难以名副其实。
座谈会上,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卫健局、中医院等13个单位对条例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参会人员纷纷发表了看法和意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建议把草案关于民族民间医师和确有专长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帐户。二是建议把草案关于对传承工作室的设立条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予以明确。三是建议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民族民间医药发展。如对符合相应目录及标准、确有疗效的民族民间药物(药方),要设立相应的基金,对奉献秘方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建议针对掌握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考证要降低门槛。如该县民间从医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难以通过等问题,如接骨水师和蛇医。2022年,全县有50多名类似人员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但通过者寥寥无几。建议怀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要与资格考试内容等紧密结合,以便提高考试通过率。有参会者认为,可以参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做法,如划定考核范围,以利确有一技之长者能够顺利考试过关,再发给民族医生资格证书,以便他们的医技得以传承。否则,确有治疗效果的民间水师、蛇医等类,始终无法摆脱无证行医的尴尬局面,设立传承工作室等促进民族民间医药发展的工作更加无从谈起。还有的意见认为,负责考核人员对民间偏方、秘方不一定掌握,认定是个大难题,难免会偏向。
最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全滢发言时说,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少群众根本无法买到布洛芬、莲花清瘟等药,就是靠服用民间草药渡过难关的,从而也证明了民间医药的有效性和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杨全滢说:“我们要借怀化市对这部条例征求修改意见之机,站在利于民族民间医药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角度,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尤其是要多走访一些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呼声,从而将这部法规制定成为接地气、合民意、可操作、能推行的条例,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