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贴心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但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站的作用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还需要采取一些更实的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站的公信力。
准确把握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的职能定位。重点要在“联系”二字上下功夫,主要是代表通过进站接访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提出建议的形式,督促有关国家机关予以解决。
坚持“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则。不直接处理问题是代表开展活动时,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这是由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代表是监督者,不是直接执行者。即使是一些职务代表,具有一定的行政资源,在进站接访群众时,也不宜直接处理问题。如果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的,也必须在接待群众结束后,再进行处理。
进一步创新联系模式。一是“固定式”与“流动式”相结合。按照方便群众找到代表、方便代表联系群众的原则,以固定的乡镇(街道)工作站、片区工作点为基础,根据工作需要,利用节会、集市等人口聚集时机,因地制宜设立流动联系点,使站点覆盖更广泛、联系群众更便捷、开展活动更顺利。二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补充。既认真组织代表进站“坐堂接诊”,又积极组织代表走出去、沉下去,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主动出诊”,保证联系群众更加紧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更能代表群众利益。三是“实体站”与“网上站”相呼应。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建好“实体站”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批网上工作站,积极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百姓24小时“不打烊”的“履职直通车”。
切实增强工作站的公信力。如何引导、吸引群众进站,让工作站真正成为“依法履职的平台、学习交流的场所、推进法治的阵地、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选民的窗口”,是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公布进站代表基本情况、接待时间、主题活动等信息,加大事前、事中、事后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履职认真、联系密切、热心服务群众、效果较好的人大代表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工作站的知名度,扩大工作站的影响力。要用心当好听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知晓群众的实际困难,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说明,用真情换真心。要健全交办机制。及时将代表建议交“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推动建议办理落实落地。同时,代表也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反馈,让群众在每一件建议的办理中,感受到人大力量、代表作为。要着力解决问题。代表联系群众要通过人大有序的监督方式推动问题解决。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建议,积极督促,“不解决问题不放手,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贴心站”。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