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广场之类,在他乡特别是在长沙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随处可见,其中亦不乏景色优美、建筑精致者。但在我心目中,最堪流连的还是华容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位于华容县政府机关大院之前,是进入新世纪,扩建县城时与县政府大楼一道修建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是今天看去,连同那座古典庄严的县政府大楼,一点也不过时,甚至仍旧是华容县的地标,可见当年建设者的高瞻远瞩。
人民广场很大气、很开阔,总有近百亩的面积。站在县政府大楼上朝前一望,只觉豁然开朗,心胸舒畅。广场上可供赏玩的去处很多,第一映入眼帘的自然是九龙柱。九根合抱粗、数丈高的汉白玉柱子矗立在广场东方,通身洁白,呈一字排列,甚为壮观。每根石柱上雕刻一条巨龙,那龙张牙舞爪、缠绕石柱,俨然要飞将出来。石柱下有石基,上面镌刻了捐资建柱者的单位、职务和姓名,作名垂青史的打算。像这样形式的龙柱我在其他县(市、区)也见过一些,但是无一有人民广场九龙柱这般气势的。九龙柱东边不远处有一座假山,山上有宝塔、石洞,但与他处假山不同的是,这座假山没有立在水池当中,而是可以供游人亲近。我们读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参观人民广场,同学们纷纷爬上这座假山。欢快的情形,好像就在昨天。假山的北侧植有梅花,每当寒冬腊月冰霜凌厉的时节它就开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冬天,适逢多年未见的大雪,午后雪中漫步,忽见广场上几树红白各异的花儿正傲雪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真个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令我大为惊叹。这是我第一次识得梅花的真面目。还有银杏,华容本地称之白果树,在广场上也不少。秋冬之际,一树金黄,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最好看的银杏是广场东侧临近溪流的那三株,形似宝塔,枝叶繁茂,黄得最迟也最整齐,久经寒风而不衰,每年我都会拾两片它的黄叶夹在日记本中当天的那一页,以记取一轮春秋。2019年冬,广场上的银杏照旧黄了,当时我行将外出工作,想起今后难得再见它金黄的模样了,走到银杏树下,我不禁默吟:“待到明年再黄,不知身在何方?”
最显风流的还是广场北侧正对着县政府大楼的那一版诗墙。一有时间,我总要到那里摩挲一番。诗墙上除刻有古人题咏华容的诗词外,更多的是今人的诗作,一律由邑中名家书丹,再照原迹篆刻于上。有些诗句,比起古人的来,格调当然不算高,但其中饱含的作者浓厚的桑梓之情却是足以打动人心的,如“道道碑文铭韵语,华容崛起赶苏杭”“南来吴越西施女,自比华容总不如”这样的句子。其中,乡贤前辈刘传贵老先生的诗作最令我动容:穿城十里漾涟漪,白石雕栏掩绿堤。真个华容名符实,芙蓉如面柳如眉。末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眉”字按华容方音读“迷”,完美押上了韵。像这样直接化用唐诗赞美家乡,并作为“华容”一词的注脚,真是非这位倾注毕生心血整理乡邦掌故的老先生不能写出!
人民广场宽阔轩敞,正对堂堂县府,乃一县观瞻所系,是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绝佳场所。每天晚上的广场舞暂且不论,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活动有三次。一次是全市的文化艺术节,好像是在2004年。岳阳市所属各县(市、区)都派来了最出色的文艺演出队伍。当天下午在县城中心集合,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抬故事、蚌壳精、竹马戏、巴陵戏、花鼓戏……沿街一路玩到人民广场去,看热闹的人们硬是追随队伍走了六七里,祖母带着时年九岁的我亦夹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演出一直持续到晚上,由于广场上人太多,祖母没能带着我挤进去,只得怏怏而返。一次是2018年9月,县城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演出,可能是宣传不广的缘故,人来得不多。还有一次则是2019年6月举办的岳阳小龙虾产业博览会暨岳阳龙虾节活动。前前后后共三天,美食嘉年华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在人民广场上一场接一场,精彩自是不必说,引得一县的人至少来了半县,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广场上搭起了长棚,连草坪上都排满了桌椅,坐满了慕名前来品尝龙虾的美食爱好者。当时我用相机拍下了一张市民争相购买、品尝口味虾的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之后,当即被岳阳日报和中国新闻社采用。
广场西侧的一条道路是人民西路,原华容县国家税务局设在此路南端。东侧的一条道路则称人民东路,原华容县地方税务局设在此路南段。国、地两家望衡对宇,欢情自接。2017年7月,我到县国税局报到上班。一年后国税地税合并,局机关迁到原地税大楼,于是我也从广场西南角搬到了广场的东南角。每天上下班必须经过人民广场,就是工作间隙,也时常站在楼上眺望广场,怡目养神。机关工作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天中午吃过饭后,在广场上散散步便成了我们税务局许多同仁休闲消遣的最上法门。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与二三好友一道,或吹吹风,或晒晒太阳,或闻闻花香,边走边聊着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什么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在这短暂的欢愉里都抛到了脑后。
2019年末,我考去了他乡的单位。临行前,我与知交潘君为伟和易君昊宇在人民广场的枫树下拍了数帧合影,以做永久的纪念。离乡的那天清晨,我又专程驱车绕行人民广场一周,向它揖别。望着广场两侧的税务局大楼和广场上的一草一木,不禁默默唱到:“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