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未卜的丈夫为何寄出一封无字家书?打长沙前夕彭老总为何将他急令召回?毛泽东为何邀请她去人民大会堂叙旧?……

——记“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为陈毅安赋诗
一
1937年10月,在长沙南阳街湖南省长途电话第四局工作的李志强女士收到了一封她盼望已久的信。这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亲笔回信。信中写到:“志强先生台鉴:来函敬悉。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一九三O年已阵亡,为民族解放中一大损失。当日寇大举进攻,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今日,只有继续毅安烈士精神,坚决奋斗,完成其未竟的遗志。尚望珍重。此复,康健。彭德怀。十月一日”。获悉失联多年的丈夫陈毅安早已在7年前牺牲于长沙战役,李志强悲恸不已,泪如雨下。
二
陈毅安别名陈斌,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界头铺,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1月,长沙第一纱厂发生了震惊全国劳工界的枪杀工运领袖事件。陈毅安跟随好友投入声援请愿的游行队伍,在省城十多所大专院校的4万多名学生举行声讨反动军阀省长赵恒惕的集会中,17岁的陈毅安登台发表激情演说。
集会后第三天下午,陈毅安与郑延毅、谭瑞林来到清水塘22号,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听了介绍后笑着说:“原来你就是主张工业救国的陈毅安,听延毅多次讲到你。”
1922年3月,陈毅安在“甲工”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三
1923年夏,在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陈毅安回到老家湘阴县,在拜访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时,他遇到师母的外甥女——当时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就读的李志强,两人一见钟情。中秋节,由师母做媒,两人订下了终身。
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人的婚期因陈毅安征战南北,一拖再拖,两个真心相爱的恋人只能鸿雁传书,寄托相思。
1924年7月,陈毅安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汉阳兵工厂当技师。不久,陈毅安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湖北省委派遣,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毕业后,陈毅安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三团七连任党代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担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营长。
四
1928年5月,陈毅安率一营驻守井冈山,在黄洋界指挥部队击溃敌军3次进攻,并亲自将一门迫击炮校准敌军指挥部,连发3弹,吓得敌军连夜逃离。骁勇善战的陈毅安以一当十,以两个连击退敌人四个团的辉煌战绩,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打垮湘粤赣三省反动势力的进攻、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欣闻捷报,毛泽东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
1929年1月,陈毅安被任命为红五军副参谋长,率第十大队坚守八面山哨口三天三夜。在红五军撤离井冈山时,陈毅安率领一支突击队为开路先锋,不料在永新烟江激战时左腿中弹负伤。组织上把陈毅安送回老家湘阴养伤,临行时,彭德怀将自己的大枣红马送给这位骁将,并为他送行。
五
秘密回到家乡后,陈毅安与李志强完婚。
1930年6月,彭德怀派参谋长邓萍找到在家疗伤的陈毅安,令他尽快归队,率部攻打长沙。陈毅安二话没说,告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第三天就从湘阴赶到驻扎在金井的红三军团司令部。
得知爱将归来,正在主持会议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立刻兴奋地率干部们出来迎接。彭德怀握着陈毅安的手说:“你来得正好!”
陈毅安回答:“听到你们打了几个大胜仗,我怎么能不快些回来呢?”,“军团信任我们,再硬的骨头也要啃!”
彭德怀当即签署手令,任命陈毅安为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
六
7月27日傍晚,陈毅安率领的第一纵队先头部队的两个团首先由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入城。骁勇善战的红三军团以八千人打败了三万有余之优势敌军,捣毁了国民党伪省政府和第四路军总指挥部,何键闻风逃窜。
第一纵队在陈毅安率领下在位于荷花池的敌军火库收缴了大批崭新的机枪、子弹、火炮和9部无线电台等军备,并在缴获的敌军被服厂赶制了大批红军军服。
翌日,陈毅安在圣经学院主持召开外事会议,约见各国驻长沙领事馆人员,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一道,要求各国停泊在湘江的军舰于明日8点钟前撤离长沙,军舰撤走时必须相继鸣放礼炮;各国电台、报刊、杂志不得对红军有不尊重的称呼,以上各项如不依照执行,后果自负。
事后,一家外国杂志社报道这一消息时,曾惊叹:中国红军高级指挥员年轻、朴实、有才华。
彭德怀闻讯后开心不已,连夸赞陈毅安:“黄埔生多才多艺!”。
有一天,陈毅安对彭德怀说:“军团长,打长沙几天了,我们还没有吃一餐好饭,到奇珍阁吃面去吧!”彭德怀欣然答应,带着一个警卫排,骑马到奇珍阁(长沙著名的面馆)好好吃了一碗面。
七
7月中旬,李志强从湘阴乘船来到长沙治病,暂住在营盘街陈毅安堂兄家。红军入城第二天,陈毅安的表弟推门喊道:“强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毅哥和红军已经入城,要你快去会他!”“他在哪里?”“他在红军指挥部!”
李志强快步随表弟赶到协操坪的指挥部,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陈毅安领着李志强来到彭德怀办公室。
彭德怀关切地说:“你和毅安恋爱的事,我在井冈山就知道,但是因为战事不断,不能让他回家。如今你们结了婚,我要送你们一件礼物”。随后,他将身边的《辞源》送给了这对伉俪。
红军占领长沙的第九天,陈毅安抽空来到营盘街看望妻子。得知妻子怀孕了,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好极了!将来生下来的不论是男是女,要和我一起干革命!”。
临别前,陈毅安笑着温柔地握着妻子的手说:“如果今天晚上发生战斗,必定有军令要我上前线指挥作战,我要执行任务,为了达到革命成功的目的,只有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共产党员应当自觉遵守的纪律”。随后毅然跨上战马,消失在血色黄昏。
八
何键如疯狗般开始反攻,对长沙的红军从水路和陆路南北夹击。彭德怀决定连夜将部队撤出长沙。
陈毅安率第一纵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使大部份红军得以安全撤离。因军团政治部未能及时撤离,陈毅安又奉命率兵杀回城里,接应军团政治部外撤。
接应成功后,彭德怀对陈毅安说:“离天亮还有两个多小时,新河那儿的口子我放心不下,你带二团去挡一挡。”陈毅安对彭德怀喊道:“子弹打得这么猛,你快离开吧,让我在这里指挥!”两人握手分别。
8月7日凌晨,在新河坚守到天亮的二团准备撤退。陈毅安布置两挺重机枪架设在堤岸上。他站在离重机枪不远的地方,正用望远镜向江边观察,突然,左侧前方敌军的一挺机枪猛然扫射偷袭,来不及卧倒的陈毅安腰部连中4弹,跌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5岁,鲜血浸透了紧贴在胸前的结婚照。
九
拂晓时分,获悉陈毅安牺牲,彭德怀和红三军团上下官兵悲痛万分,在部队撤到浏阳县永安的一座荒山后,按军仪安葬了战友。
1931年正月二十七日,回到老家的李志强生下了陈毅安的遗腹子陈晃明,不久后带着婆婆和儿子在长沙谋生。1931年3月的一天,李志强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是陈毅安的手书,看到这熟悉的字迹,李志强欣喜万分,而当她抽出信纸,却发现竟然是两张空白的信纸,没有一个字,顿时天旋地转,失声恸哭……
原来,陈毅安曾和爱妻相约:“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
收到无字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李志强都不愿相信丈夫已经牺牲,仍想方设法打探爱人的消息。
1937年9月,李志强给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寄了一封挂号信,20天后,她收到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笔回信,才确信丈夫已战死沙场,顿时五脏俱裂,泣不成声。年幼的儿子晃明拉着她的衣角喊着:“妈妈,别哭!别哭!”
十
戎马倥惚的岁月,聚少离多,从相识到相爱的7年里,陈毅安共给李志强写过54封信。最后这封寄自上海的无字信,由陈毅安的战友按照烈士的遗嘱,在他牺牲一年后发出,是第55封。
在54封信中,陈毅安倾诉了对爱人的思念、对信仰的坚定和对新中国的向往:“现在我进了学校,老实不客气已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他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人不钟情于他。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你若明了他的意义,恐怕你也要同他恋爱,若是你真能同他恋爱,就是我同你恋爱的真精神,请你早些下个决心吧!”。
“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何况如花初放的我们呢。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别离的悲哀。有时暗自悲伤,又恐怕他人笑我没有革命的勇气而不敢流泪。”
“最亲爱的妹妹,你不要畏难吧!十八层地狱底下的中国,今日也得见青天白日了。眼见得帝国主义军阀及一切反动势力快要到坟墓里面去。一钱不值的我们,也要做起天下的主人了。努力!努力!前进!前进!我们的目的地终会到达啊!”
“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了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
1927年11月27日,部队到达茨坪,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辎重队队长的陈毅安给恋人写下了第五十四封信:“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心情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这是他寄出的最后一封信。
李志强把这些书信视若珍宝。为保护书信,她把信装进坛子,封上石灰,埋入墙壁之中,直到后来彭老总获悉后,责成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编成《陈毅安烈士书信集》。她去世后的2002年,儿子陈晃明把这些家书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十一
1939年秋,李志强向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老总写信,请求去延安工作,彭老总回信表示欢迎,并寄去200元大洋的路费。信辗转了几个月,才由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徐特立交到李志强手中。
1940年暮春,李志强带着幼子启程前往延安,但不幸在前往火车站的途中,被特务抓捕。出狱后,母子俩在长沙顽强坚持到全中国解放。
1949年10月3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接到李志强的信后关切地回复:“你们母子熬过十多年艰苦生活,始终向往革命,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关于你们目前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问题,我已电告湖南省委黄克诚同志,请予关照。如有困难,可和他们面谈。”
1951年5月,在党中央关怀下,李志强由长沙电信局调到北京电信局工作,陈晃明在彭老总的资助下在北京上完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十二
1951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首批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陈毅安烈士的证书为第九号,由此他也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
1954年,在彭德怀安排之下,陈毅安的事迹被陈列在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1958年,彭德怀为烈士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毅安同志永垂不朽。
1961年,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毛泽东接见了曾经的战友——陈毅安烈士的遗孀李志强:“虽然我们在这里是初次见面,但是20年代井冈山时期,我就知道你了。因为你的照片,毅安同志从他的上衣口袋拿给我看过。你们恋爱的事情,我都知道。但是那个时候,战争关系,也不能让你们成家在一起。”并宽慰她:“毅安同志已经牺牲了,你不要过于悲伤。”然后跟她讲自己的亲人:杨开慧牺牲了,两个弟弟牺牲了,儿子毛岸英也牺牲了……就这样,谈了近两个小时。毛泽东讲到动情之处,在场所有人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1983 年,82岁的李志强病逝于北京。她的骨灰如愿和丈夫的遗骨合葬在陈毅安烈士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龙市。
青松翠柏之间,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终于团聚。
陈毅安烈士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江涌(主编). 二十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从湘军士兵到共和国元帅——忆彭德怀》.《崇高的革命情谊 李志强》岳麓书社.1998年12月
2、金一南.《苦难辉煌——中共早期革命史》.作家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1
5、共产党员网.微纪录片《十一书:陈毅安的“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