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的三月,连日来下起了蒙蒙细雨。闲时坐于窗前,聆听室外如琴声似箫声的雨声,又仿佛听到了“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吟唱。也正是这个季节,很多与烟雨相关的往事浮现在心头。
儿时的友人已各自一方,但那份纯真的情谊却深入心底。依稀记得与伙伴们在洞庭湖里荡舟的情形:山色空蒙,笑声回荡于船头,击起朵朵浪花。划累了便无拘无束地躺在甲板上,吹起悠扬的笛声,让春天的细雨轻拂脸颊,任由小舟随风飘天涯。那种怡然自得之情趣大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意境波澜。
多年前的战友更是海角天涯,在这飘雨的日子里让人蓦然回想起1999年在某深山处演习时的场景。适用实战要求,我们睡在用伪装雨布搭成的两米长一米宽一米三高的三角形简易单兵帐篷里。当时雨沙沙地飘不停,白天身上衣服基本湿透。而到了晚上,帐篷顶上的雨点聚结成珠后便从雨布接缝处一滴滴渗下来,毫不留情地落在了本就单薄的军被上。雨滴敲打被子的声音,在静静的深山静夜里竟犹若雷鸣般敲打着心脏频率,于是乎失眠了。干脆放任一种心情,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故乡的船上,静听雨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更多迷彩军衣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泥的日子里,能在闲余时光遥望神州各地的朦胧烟雨,是一种宁静的责任,也有着众多对家国的承诺……
后来工作地点转到了古城长沙。在这里有一条非常有名的麻石街叫太平老街。曾去过一次,正巧也是在烟雨绵绵的日子,印象中遇到了一位美丽女子撑着一把素花伞,从巷子里静静的怡然走过,在细雨中增添了一道春意多姿而古韵悠然的风景。让人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故乡江边的麻石街,记起了慈祥的奶奶撑着油纸伞在街口喊着我的乳名接我回家的情景。有一种情愫在心头湿湿的淋,点点地滴,让人长久不能释怀……
有幸认识了一些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大多是北方人。闲聊时不经意涉及故乡的话题,没想到好多人情绪瞬间激昂,眼角湿润的表达着同一种情感答案——“做梦都时常梦到故乡,那是一生都魂牵梦绕的地方。”但思乡情绪蔓延过后他们却又目光坚定告诉我:“来长沙已生活六十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一瞬间豁然开朗:故乡原本也是他乡,只不过是我们先人旅途上的一个驿站而已。而万千游子,又在他乡建立着下一代的家乡!
由此看来,故乡,其实并不遥远。有细雨飘过,便到处都是烟雨的故乡!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