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乔荫(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人民之友》初创者之一,我曾伴随它度过了十余年不平凡的岁月,见证并亲历了它从内部期刊到公开出版、从封面套色到封面彩印、从内文铅印到内文胶印、从发行二万九千份到发行十三万六千份,由《湖南人大工作》更名为《人民之友》、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更改为由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进步与发展。在《人民之友》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历历在目,深感“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于是,写下初创《人民之友》的几则故事,以作纪念。
从《工作简报》到《湖南人大工作》,省会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史穆和全国著名湘籍书法家李铎先后题写刊名。
回望源头
《人民之友》原名《湖南人大工作》,创办于1988年1月,更名于1994年1月,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也是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第一家人大期刊。从办刊工作看,它是一群探路者不断前行的成果。
《湖南人大工作》前身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于1984年下半年的“内部文件”《工作简报》。最初,简报由办公厅秘书处承办,铅字排版,黑白印刷,“工作简报”四个字是我省著名书法家颜家龙题写的。1985年8月,简报改由办公厅研究室承办,负责人为时任研究室主任孙载夫,承办人为胡正扬、符乔荫。1986年下半年,由长沙市教育局调来研究室的易强、从团省委“转业”来研究室的谷国发,相继参与办刊工作,并正式设《工作简报》编辑组。这时的采编人员仍为办公厅研究室工作人员,在完成简报的编印发任务之余,还参与研究室综合调研及文稿起草工作,先后由常委会副秘书长唐孝葵、孙载夫分管。采编人员有明确分工,但未明确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等身份,自己采写的稿件一般不署个人姓名;但编发的来稿,特别是调研、通讯、简讯类稿件,能署个人姓名的一般都署个人姓名。
从1985年8月接手编发第十期简报开始,我们便逐步进行一些改革尝试。在继续刊发有关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调查报告、视察报告基础上,注意适当运用新闻体裁、丰富宣传形式,陆续刊发了一些关于人大工作经验的通讯和代表履职事迹的通讯,以及简讯、动态,同时注意刊登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的问题解答等。1986年起,改用我省著名书法家史穆题写的“工作简报”,并将“工作简报”由横排改为竖排,套红印制。1987年起,在保留上年所设“经验交流”“通讯”“来文摘登”“工作动态”“简讯”“问题解答”等栏目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