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智库>人大研究
人大研究

让人大监督“硬”起来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之友》2017年第8期   作者:马飞洋  时间: 2017-09-13   上传:redcloud

以严的要求和实的尺度,让人大监督硬起来,把人大作为亮出来。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新形势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在深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下功夫,真正让人大监督硬起来,把人大作为亮出来。

底气要足。底气足了,心神稳了,做人做事才能百折不回有定力、有硬度。地方人大监督的底气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源于认识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信来源于思想认识上的清醒。深入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加大培训力度,使广大人大工作者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从而切实增强依法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源于党的坚强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党的领导居于核心地位。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监督计划、重要监督事项、重大监督手段事前必须向党委请示,事后形成监督意见建议及时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支持,使人大监督拥有最坚强的后盾。再次是源于依法行权的能力。一些地方的人大监督底气不足、威信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一府两院”相比,地方人大“懂行”的不多,难以做到“技高一筹”“棋高一招”,监督起来能力不足、难以服众。这就要求我们下大气力提高人大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适时完善监督工作机制,还可以采取建立专家库的方式,切实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使人大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靶向要准。人大监督的领域广、内容多、专业性强,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正所谓“造屋要架梁,撒网要抓纲。”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法律政策和上级精神领悟透,把下面实情摸排准,聚焦监督重点,选准监督议题,突出精准发力,确保监到点子上,督在要害处。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把监督的焦距对准那些事关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扣党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重大改革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人大监督契合大局,服务大局。不断强化民本意识,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把监督的探头植入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等民生心坎里去,紧紧盯住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住房问题、医疗教育问题、贫困低保问题等开展监督。不断强化法治意识,重点对公安、城管、国土、工商等拥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单位定期进行执法情况检查,听取审议“两院”审判执行、刑事检察、司法改革等工作情况报告,加快推进法治建设。

督办要严。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些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的过程当中,时常出现监而不管、督而不办、问而不责的现象,将人大监督导演成了一场“样板戏”,走走过场、搞搞应付、草草了事,如此,人大监督如何能解决问题,又怎能“硬”得起来?人大监督要坚持把“严”字举过头顶,在“实”字上下功夫。积极创新监督方式。祭出人大监督的组合拳,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把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监督事与监督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代表大会与常委会的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监督合力。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比如对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工作评议的方法步骤,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规程等,要进一步进行具体细化,可操作性强。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督办落实工作机制,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提出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检查,逐步向社会公开;对述职评议对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和反馈;对议案、建议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组织“回头看”,坚决防止当“甩手掌柜”。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地方各级人大要善于把督办问责和依法任免紧密结合起来,在法定范围内进一步明确细化启动质询、撤职案的触发条件。依法大胆采取刚性监督手段,敢于动真碰硬,以严的要求和硬的举措,确保人大监督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作者单位: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