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钱紧”等因素,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全省教育均衡发展仍任重道远。
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补齐农村基础教育“短板”,在政策支持、规划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重点倾斜,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因为“钱紧”等因素,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全省教育均衡发展仍任重道远。
在9月26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报告了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情况。
重点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
肖国安指出,农村基础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的主体部分。目前,我省共有农村学校2.1万所、在校生775万人、教师43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0.7%、74.8%、75.4%。
“十二五”以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实施了“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等重点工程,加大了经费保障,强化了工作督导检查,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大有改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育人水平快速提升、学生成长得到关爱、精准扶贫持续深入等方面。
目前,我省建立了城乡一体、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小学年生均600元、初中年生均800元、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6000元的标准安排公用经费,寄宿生再按年生均200 分享到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