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是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平江县人大常委会在全县27个乡镇建立了代表联络工作站,成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重要载体,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
从试点到全县推广
2012年,省、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会议召开后,平江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行动,主任会议先后5次就创建思路、运行方式等进行专题研究,决定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领、全面铺开”的方式,审慎有效地开展代表联络机构建设。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带领联工委、办公室的相关同志,前往代表联络机构建设较好的部分县、市进行考察学习,结合实际,起草了《平江县代表联络工作站实施意见》(试行)。组织全体人大主席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的有关报告和文件,提出常委会的工作思路,并召开座谈会,吸收乡镇意见,统一思想。
经过综合考虑,选取城关、南江、龙门三个乡镇进行了试点。三个乡镇结合各自特点,坚持周密筹划、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县人大常委会实施意见为指导,高标准建成了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工作站做到了“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工作标牌、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台帐,并相继开展了代表接待活动。
在试点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体人大主席现场学习和交流,并提请县委同意,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人大工作会议,全体人大工作者和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应邀出席并讲话,三个试点乡镇作经验介绍。会议的召开,为推进全县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宣传发动作用。会后,全县27个乡镇都结合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建立了代表联络工作站。
贴近选民开展活动
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各乡镇每月确定1至2天为“代表接待日”,安排1至3名代表在工作站坐班接待选民,原则上每名县人大代表在一年内至少参加1次接待活动。“接待日”确定后,将接待安排张榜公布到每个选区,让群众清清楚楚知道“该什么时候来,来了会是谁接待”。2014年下半年,共有18个乡镇开展了“代表接待日”活动,112名县人大代表在联络工作站参与坐班接待选民,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04个,督促乡镇一级解决64个,督促县级职能部门解决12个。比如针对代表联络工作站接到较多群众反映“全县砂车超载问题比较严重,既损毁县乡道路,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意见。乡镇人大及时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有事例、有数据、有分析、有解决方案的建议,然后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促成了县政府开展一场历时半年的治理超限超载的雷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查处车辆9000余台次,卸载砂石10000余吨,强制切割改装加高车辆500余台,全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结合县委工作思路和代表工作实际,依托代表联络工作站,在全县人大代表中开展了“四个一”主题活动,即:绿富双赢献一策,联系选区办一事,生态环保尽一力,扶贫济困帮一户。要求每一位代表要在“四个一”主题活动中,力所能及地选择2至3项完成,年底向原选区和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得到了广大代表的积极响应。各乡镇围绕该主题活动,开展了代表视察、评议、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多种活动,涌现了很多勤奋敬业、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倾心环保的先进代表和事迹。比如上塔市镇的县人大代表李恕平,他把该镇60多个企业家统一组织起来,搭建了三个平台:改善办学条件平台、大病救助平台、教育基金平台。凡是该选区内出现了什么急难险重、天灾人祸的事情,都可以看到他们奉献的身影,近三年来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100多万元。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了政情民情的知情人、民意民利的代言人、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保障工作站良好运行
保障经费,让工作站建得成,能运行。一是争取县政府支持,拿出30万元专项经费,对乡镇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进行“以奖代补”,对每个建成工作站的乡镇,由县人大常委会进行验收,给予5000至20000元的奖励。二是争取省、市人大常委会重视,给予了一定的代表联络工作机构建设的补助。三是争取县委重视,召开全县人大工作会议。由县委提出,要求每个乡镇党委、政府,将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代表活动的必要经费纳入乡镇年度预算,对坐班接待群众的脱产代表,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
提升代表履职素质。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对人大相关法律和业务、程序不一定很了解。因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都负责联系了4至5个乡镇的人大工作,对乡镇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中碰到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进行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