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关键在于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县乡人大如何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近几年人大工作的实践,结合若干意见指导精神,笔者认为,加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可以从代表选举、代表培训、履职考核、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切实为代表履职创造良好条件,保证代表依法充分履职。
把好代表“入口关”
加强对“入口”的管理,就是要将真正的好代表选上来。抓好代表选举是保证代表素质、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前提。一是把好“底线”。探索建立代表候选人资格标准,对政治素质、文化程度、遵纪守法、社会公认、履职能力等作出要求。健全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程序,党委组织部门对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要细考察、严审查,防止党政干部、企业挤占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名额,对候选人和当选代表要全程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是把握好代表结构。代表比例应服从代表素质,减少公务繁重的职务代表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代表,注重吸收各方面业务知识型代表,特别是法律、财政、行政等专业背景的代表。三是注重代表履职经历。县乡人大应建立好代表信息数据库,对开会缺席、到会不发言、建议意见全无、代表活动不积极的不能列为连任代表候选人。四是统筹协调好选举。贯彻阳光选举、公平竞争的原则,坚决防止贿选、家族和黑恶势力干扰选举等现象发生,对违法当选的代表及时依法取消资格。增强选举过程的预见性,充实代表候选人相关信息资料,完善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提问的程序,保障选民知情权。
建好代表“充电站”
把学习培训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初任培训要以法律法规为重点,让代表明白使命。每一届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要组织代表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基本县情、乡情知识,代表履职基本方法等,尤其是对代表如何提议案、建议要进行专门指导。二是履职培训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让代表更好履职。通过外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使代表能及时了解新形势、新情况,学习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交流和研究履行代表职务的经验。通过代表列席主任会议、常委会议,组织参加视察、调研等方式促进代表深度履职。
当好代表“考核官”
在现有体制下,切实加强对县、乡人大代表的监督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依法监督人大代表,保证代表正确履行代表职务,增强代表履职动力,才能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一是建立代表履职评价机制。近年,娄星区发放代表履职手册,逐次记录代表活动,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量化评比,完善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将区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的比例由20%提高到30%,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建立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在电视媒体开设人大代表风采专栏。这些评价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完善代表退出机制。如参考湖北襄阳对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为谁履职、怎样履职不清楚,不称职、不依法履职的代表,启动辞职退出程序的做法,娄星区拟在换届前一年启动评选不合格代表活动等,体现了对人大代表的动态管理。
做好代表“服务员”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人大代表,只有发挥好每位代表的作用,人大工作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搭建好代表履职平台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畅通代表联系选民渠道。进一步完善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制度,及时帮助代表解决履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要求代表深入群众,联系选民,及时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2013年全省范围广泛开展“双联”活动以来,娄星区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代表联络工作站,坚持有序有效运行,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提升了代表的履职水平。二是精心组织代表活动。娄星区规定代表小组每年组织活动不少于4次,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有内容、有效果,同时要撰写一篇以上的调研文章。本届人大常委会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年一主题”的代表公益活动,连续三年,区人大代表参与率达100%,进一步深化了代表履职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拓宽代表履职平台。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