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衡阳奋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攻坚时期。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为科学谋划和顺利实施“十五五”规划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把准“十五五”发展的“定盘星”
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就是要深学细悟笃行这一科学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要深刻领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在谋划“十五五”发展时,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使规划既符合上级战略部署,又切合本地发展实际,更顺应人民群众期盼。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党的创新理论明确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衡阳提出“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正是立足自身基础、顺应时代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谋划“十五五”发展,必须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景。将地方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局中考量。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既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责任担当。谋划“十五五”规划,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找准衡阳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衡阳路径。
聚焦“制造立市”,筑牢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更是衡阳重塑辉煌的关键所在。“制造立市”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十五五”期间,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人大要推动和支持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创新要素向制造业集聚。重点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运用法治方式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突出集群发展,打造产业地标。要围绕衡阳已有的产业基础(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人大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等方式,监督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主体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人大要依法行使监督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督促政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对涉企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发力“文旅兴城”,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旅游是流动的经济。衡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文旅兴城”潜力巨大,是提升城市能级和魅力的重要途径。
深挖文化内涵,讲好衡阳故事。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如船山文化、红色文化、书院文化、工业遗存等)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大可推动相关立法或作出决定决议,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支持打造具有鲜明衡阳标识的文化IP,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景区打造、文旅产品中,提升衡阳文旅的独特吸引力。
促进融合发展,丰富业态供给。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人大要关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监督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
强化营销推广,提升城市形象。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整合营销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衡阳文旅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代表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衡阳文旅代言,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来到衡阳、爱上衡阳、建设衡阳。
锚定“区域中心”,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
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衡阳必须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枢纽功能。“十五五”期间,要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综合、高效便捷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人大要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的监督,确保项目科学决策、高效推进、惠及长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衡阳的交通枢纽地位。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家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下功夫。人大要聚焦城市更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治理等领域,通过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履职行权,推动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促进区域协同,扩大开放合作。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较强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如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可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流合作,围绕共同关心的议题协同立法、联合监督,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同时,要关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营造更高水平开放环境。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当好规划实施的“护航员”
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和实施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
依法行使决定权,凝聚社会共识。依法认真审议“十五五”规划纲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形成合力的过程,确保规划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
正确有效依法监督,推动规划落实。将“十五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纳入人大监督工作重点,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等多种方式,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跟踪问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发挥代表作用,汇集民智民力。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代表围绕“十五五”发展建言献策。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联系选民活动,推动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汇聚起实现“十五五”发展蓝图的磅礴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依法履职,锐意进取,为助力衡阳扎实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衡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