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

刘望秋:从“种粮王”到“代言人”的青春答卷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鲁啸宇  时间: 2025-10-21   上传:刘杏

在桃江县浮邱山乡的万亩农田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步履匆匆的。他时而俯身查看稻穗长势,时而操控无人机精准作业,时而与村民围坐夜话,倾听民生。他就是桃江县人大代表、浮邱山乡枳木山农机化服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望秋。

从14岁南下务工的少年,到管理1400余亩良田的“种粮王”;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从怀揣乡愁的返乡游子,再到扎根泥土、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刘望秋用青春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书写着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篇章。

6.jpg

刘望秋在田间劳作。

“打工人”蝶变“土专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在外打拼多年的刘望秋心中深埋的乡愁。“乡村有希望了!”他毅然告别城市,带着积蓄与梦想,满腔热血回到了浮邱山乡。

返乡路并非坦途。面对农业领域的陌生与前期投入的巨大压力,他四处筹措资金,带着借来的20万元启动金,承包了300亩田地,一头扎进了农业种植的广阔天地。创业前三年,因缺乏经验与技术,他连年亏损。但刘望秋没有退缩,虚心向农技专家请教,四处奔波学习,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磨炼成了“土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刘望秋迎来转机,实现扭亏为盈。他敏锐抓住农业现代化机遇,牵头成立合作社,在乡里率先推广机械化种植。无人机植保、机械化耕作……科技赋能让水稻产量实现新突破,他也赢得了“科技新农人”的美誉。如今,他的种植版图已扩展至1400余亩,成为浮邱山乡名副其实的“种粮王”。

“种粮王”扛起“代表责”

2021年,凭借出色的创业成绩和良好口碑,刘望秋当选桃江县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他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他通过合作社直接将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对于有种植意愿的乡亲,他倾囊相授技术,开放合作社农机资源,推行共享服务,降低生产成本。今年6月,同村60多岁的刘嗲因秧苗不足焦急万分,刘望秋得知后,二话不说。次日清晨便将足量优质秧苗送到田头,并组织人手帮忙抛种。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刘嗲紧握着他的手说:“望秋代表,你真是帮了我大忙!”

为了更好地收集民意,刘望秋在自家屋场发起“望秋夜话会”。夜幕下,村民们围坐一起,畅谈生产生活的难题。从水渠不畅到路灯不亮,从技术困惑到政策咨询,刘望秋都认真倾听,详细记录。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需上级协调的,则整理成代表建议积极反映。近年来,他自筹资金设备,带领村民修路、修渠,解决民生难题上百个。“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句朴实的话,正是他履职为民的生动写照。因实干与奉献,202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jpg

刘望秋在厂房检修设备。

“新农人”擘画“新希望”

当前,浮邱山乡正沿着沿河四村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这让刘望秋倍感振奋。他表示,将继续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产业园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他计划带领村民建立更大规模的农业联合体,通过品牌化运作、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回流乡村。

“我最大的心愿,是让父老乡亲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谈及未来,刘望秋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位田埂上的追梦者,正以人大代表的担当,继续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服务人民、振兴乡村的崭新篇章。

图文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