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朱佬倌的剃头铺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张岱  时间: 2025-10-20   上传:刘杏

jimeng-2025-10-16-8311-参考图1,成年的朱佬倌在自己的剃头铺里工作,他面带笑容,正在为一位顾客剃头,店内....png

绘制/刘杏

朱佬倌九岁从湘潭十四都青山桥被送到湘潭十八总唐兴街仁和剃头铺当学徒,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剃头修面为业,每年除了过年几天,从无歇业。只要有口饭吃,他从无怨言,每日如弥勒佛一样,总是乐呵呵的。

他的剃头铺是师傅传下来的,系前店后居的传统格局。铺子就是临街的一间大屋,约二十平方米。进门右手边,靠中间墙上挂着一面半人高的大镜子。镜子下方摆着一条长几,上面放着剃头用的刀、剪、推子、毛刷、爽身粉等,东西虽多,但各有其位,绝不乱放,讲究的是顺手方便。镜子右边一个木架子上吊着一条黑而发亮的转,可能是用发动机带动带转轮用的帆布带做成的磨刀布。给客人刮胡子之前,朱老倌总把剃刀反复在磨刀布上磨砺几下,这样刀才锋利好使。店内左边靠墙的煤灶上一个大炉锅时刻在烧着热水,随舀热水随加冷水,总保证满满的一炉锅。那时洗头不像现在有冷热水龙头,要把热水和冷水调好后放到桶子内,再用瓢或勺子往坐在洗脸盆前,身前背后掖好洗头布的顾客头上舀。先舀一瓢湿头,再舀一瓢洗沫,最后一瓢冲洗,过去理发就是三瓢水。

人生在世要寻活路,各有各的门道。朱佬倌从小开始练童子功也不是白学的,他练就的功夫就是会“散寒”,这个“散寒”就是湘潭的老话,说的是人伤风感冒、浑身不舒坦,中医谓之“受寒”,土法解之一是喝生姜、大蒜、葱兜根、豆豉煮水,闷着被子睡一觉在铺上发一上老汗,汗后自然清爽不少。二是去剃头铺让剃头匠拿捏一下。朱佬倌从小学的就是梳发、编辫、剃头、刮脸、捏胸、捶背、拿皮、掰手、按头、掏耳、剪鼻毛、染发、接骨、活血、舒筋、梳补等活。最绝的是舒筋活络,让顾客坐在竹椅上,一番空响的啪啪啪的捶打声让顾客通体皆爽。最后他让你坐正,让你看前面,两手端着你的脑壳,首先微微向右端,然后突然发力,向左拧,只听脖子处咔嚓一声。然后又向左端,又向右发力,咔嚓一声,又向右拧回来。这时顾客左右摇摇脑袋,爽快得了不得。

朱佬倌平时用的是基本功。第一功是卫生让顾客放心。他总是备有一口大蒸笼蒸毛巾。每天收工后,朱佬倌先把毛巾用茶枯水先搓一遍,再用洗衣粉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放在蒸笼里蒸热,随用随取。同时对理发用的剪刀、剃刀、推剪每天都要用“七五冲”白酒擦拭一遍。他还有一种疮药,无论多么厉害的癞头疤癣他总能治好。他从案几下的罐子里用一指宽的竹篾片挑出黑色的膏药涂抹在顾客头上的患处,保证一次止痒,二次结痂,三次脱皮,不出一月总能治愈。他还总是不收一分钱,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剃头剃头,小病下楼,你我高兴,胜过王侯。”第二种功夫是刀功。剃刀有正反,刀刃宽的一面是正、窄的一面是反,磨刀讲究正六反三、轻磨重荡。他总说剃头有“三十六刀半”之说,即前六刀、后六刀,左六刀、右六刀、中前六刀、 中后六刀、 眉间半刀。这三十六刀对应的是三十六计,说的是人生一世不容易,活着一口气,头发总是长总要动脑筋,不然的话空长了头发。剃头匠剃发时就是提醒你莫让时日空过了。第三种功夫是见机行事。根据顾客各自毛发的顺逆、粗细、软硬,使用正手刀、反手刀、推刀、滚刀四种刀法,让客人面部焕然一新。虽云毫末技艺,全是顶上功夫。第四种功夫是洗功。洗头时慢慢由前向后抓洗,头顶稍用力,两鬓稍轻,经过两洗、两冲、两揉、两摩、两捶、两打让顾客似睡非睡,才算洗功到了堂。第五种功夫是吹功。那时客人多剃光头、寸头不要怎么吹。但有式样的人理中分头、大背头、三七分头,那就必须用电吹风好好侍弄,用手好好把头发按顾客的要求,吹得入事入贴。客人照镜子左顾右盼后,满洗头时要慢慢由前向后抓洗,头顶稍用力,两鬓要轻,经过“两洗两冲”才算完成。

朱佬倌显的是仁心。他一是会哄细伢子。细伢子怕头发碴子碴背,一理发就哭闹不止,上下左右扭动不配合。这时朱佬倌不急,他看细伢子的大小,或摇铃铛,或拿糖,或讲故事,或许诺到幼儿园去表扬,总是润物细无声,哄得细伢子再也不乱动,乖乖地配合他剪完几根嫩毛。二是会给临终之人义务服务。那时人快断气了,总要有个干净的头面去见阎王。人家派小伙子低声下气来请,朱佬倌拿出另一套专门给临终之人剪发的工具随行。规矩是入屋之前对天拜三拜,入屋之后对将亡之人拜三拜,收工之后,对地拜三拜。收工具走人,不收一分钱,不喝一口茶。送人上路是积阴功的大善事。至于丧家事后感谢,那是另外的事。三是也有气壮之时。某年居委会主任带了六七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来了,说他们应征入伍,代表毛主席家乡青年的形象,要理个好板寸。朱佬倌二话不说,使出毕生的看家手艺认认真真给这些小青年剃了个好头,忙得他出了一身老汗。事后朱佬倌说,作为湘潭人不能给毛主席丢样。

早几年,唐兴街的老屋拆得差不多了,后来按“修旧如旧”原则修了两栋老屋。我每到唐兴街,总是从老屋数起,往前顺走五十米便是朱佬倌的剃头铺。虽然铺子和朱佬倌都已湮入历史,但堤外湘江和不灭的记忆依旧是那么鲜活,哦,剃头去。

图文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