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练,轻柔地洒向人间,点亮了万家团圆。又是一年中秋夜,空气里弥漫着甜蜜,微信里传递着祝福。可在这本该阖家欢聚的夜晚,城市的脉搏里依然跳动着无数无法归家的心——他们是工地上挥汗的建造者,是流水线上忙碌的操作工,是街头巷尾奔波的配送员,是长途跋涉的货运人。他们用分离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团圆,用汗水浇灌着遥不可及的梦想。
老张,这位来自河南的建筑工人,皮肤被烈日与风霜打磨得黝黑粗糙,手上的老茧诉说着岁月的艰辛。此刻,他蹲在工地三楼未完工的阳台上,手中的月饼已经干裂,粗糙的包装纸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这是他离家的第7个中秋。手机屏幕里,女儿的小脸挤满了画面,她兴奋地举着作文本:“我的爸爸是超人,他在城市里建造最高的楼房!”老张的眼眶瞬间湿润,他猛地别过脸去,粗糙的手迅速抹了一把泪水,不敢让女儿看见他那瞬间决堤的泪水。那滚烫的泪珠砸在水泥地上,很快洇开一小片深色。远处,他参与搭建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每一层都烙印着他对家的思念。这个朴实的河南汉子,用粗糙如砂纸的手,稳稳地托着女儿的大学梦,那份坚韧与担当,如同建筑基石般厚重。
电子厂的无尘车间里,李姐眼神专注而坚定,在流水线永不停歇的嗡鸣声中,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忙碌。透过巨大的玻璃窗仰望天上的圆月,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执着。为了母亲的医药费,这是她第3个未归家的中秋。今晚她特意调了班,只为在月亮最圆时接通视频。屏幕亮起,母亲憔悴的脸上堆满强装的笑容:“我很好,你别担心。”李姐死死咬住下唇,直到尝到血腥味才把哽咽咽回肚里。她知道,手里的每一块电路板,都是母亲活下去的希望。李姐就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她的坚韧如同电路板上紧密排列的线路,虽细小却承载着生活的重量。
外卖员小王,穿梭在霓虹闪烁的街道间,电动车的后备箱里装着别人的团圆。他身形矫健,眼神中透着一股干练与利落。经过一扇扇亮灯的窗,听见里面传来的笑声,他不由攥紧了车把。今天他接了双倍的订单——老家的儿子看中了一套百科全书。暴雨突至,雨水像鞭子抽打在脸上,他眯着眼在积水里艰难前行。送完一单时,一个被妈妈牵着的孩子踮脚递来雨伞:“叔叔,中秋快乐!”那声稚嫩的祝福,让他在水雾弥漫的夜色里第一次挺直了腰杆。小王在城市的喧嚣中奔波,他的身影与霓虹交织,月光洒在他身上,与那五彩斑斓的灯光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别样的画面,他的坚持如同城市夜晚不灭的霓虹灯光,照亮着他人的幸福路。
高速公路服务区,刘师傅停好了满载医疗物资的货车。他神情刚毅,眼神中透露出沉稳与担当。视频接通瞬间,小儿子咿呀学语,第一次清晰地喊出“爸爸”。这个手握方向盘的硬汉突然溃不成军,泪水模糊了视线。挂断电话,他取出妻子偷偷塞进行李中的月饼,就着月光小口品尝。那甜中带涩的味道,像极了生活的滋味。车轮还要继续转动,因为这不只是货物的运输,更是生命的接力。刘师傅在高速公路上驰骋,他的行程与月光相伴,前方的道路在月光下延伸,如同他肩负的使命,在制度保障与社会关怀的大背景下,他的坚守更显意义非凡。
而在千里之外的乡村,留守儿童小明独自坐在院子里,小手紧攥着爸爸寄回来的照片。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爸爸,月亮都圆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奶奶拄着拐杖蹒跚而来,粗糙的手轻抚孙儿的头,浑浊的眼睛却望着儿子离家的方向。
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漂泊者,他们的故事平凡如尘,却铺就了这个时代最坚实的路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为人父母,一定要撑起这个家”的朴素信念;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与思念对抗的勇气。
月光沉默,却照见每张坚毅的面庞;团圆虽远,却因深爱而触手可及。他们的家国情怀,就藏在那通不及5分钟的电话里,藏在那张迟迟未兑现的车票中,藏在那份深埋心底却永不熄灭的期盼里。
今夜,当月光铺满神州,让我们共同举头,不仅为自家团圆,更为那些在远方默默耕耘的建造者、生产者、服务者、运输者。他们的分离,成全了千万家的团聚;他们的艰辛,托举着这个社会的运转。
在明月的凝视下,每个为爱远行的灵魂都值得被铭记,每份为家国付出的坚守都应当被讴歌。这,就是中秋月圆之夜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它跨越山海,连接着无数颗为爱奔赴的心,让这个夜晚在缺憾中绽放出最动人的人间真情。
原来,最圆的月亮,永远挂在思念方向;最深的团圆,始终长在相爱的人心上。月光与霓虹、屏幕蓝光相互交织,在这个中秋夜,谱写出一曲别样的家国之歌。月光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清冷意象,它与现代元素碰撞融合,映照出劳动者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担当,让这份家国情怀在新的光影中熠熠生辉。 (作者系湖南省安全生产学会会长)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