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涟源市:推行“三个三”工作机制,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周姣  时间: 2025-05-08   上传:杨柳

微信图片_20250428103604.jpg

涟源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三文三会”精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优势,创新推行“三个三”工作机制,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探索出一条有特色、有作为的专业代表小组履职新路。

强化三个保障,筑牢履职根基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指导员、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组长的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秉持“行业专业相近、尊重代表意愿、便于组织活动”的原则,在省、娄底市、涟源市及乡镇四级人大代表中遴选成员,重点吸收具有农业技术专长、产业实践经验及“三农”工作研究能力的代表,着力构建起1名指导员、1名组长、1名副组长、12名成员的雁阵式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专”的优势,确保让“内行人”办“专业事”。主任会议定期听取小组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小组建设和活动开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特色产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课题,给专业代表小组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支持专业代表小组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效能。

强化制度保障。出台涟源市人大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对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保障措施、履职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清单。规定专业代表小组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由专业小组组长负责活动调度,副组长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落实。健全完善小组建议交办督办反馈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加强对专业代表小组的联系和指导,及时转办小组提交的调研视察报告,跟踪督办专业代表小组建议意见,确保督促指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建议办理到位。

强化经费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专业代表小组的经费开支,按时按需给予足额保障。参加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公职人员按照规定回单位报销差旅费、农民代表由市人大常委会发放误工补贴。同时,建立规范化的经费管理制度,为小组开展调研、视察、座谈等各类履职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既解决代表履职的后顾之忧,也提高调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为代表更好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三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三个结合,凝聚工作合力

与常委会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将专业代表优势与农业发展深度耦合,及时为人大常委会履职行权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2023年,围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工程72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51处,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围绕茶油产业发展,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实地走访涟源油茶基地,听取林业部门油茶产业情况汇报,并赴邵阳县学习油茶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油茶产业稳步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围绕“湘中黑牛”繁育技术、品牌建设、养殖规模、政策扶持、经济效益等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意见。常委会采纳专业代表小组的意见,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湘中黑牛”品种选育和涟源肉牛产业增量提质。

与联络站工作相结合。采取代表联络站与专业小组模式,将专业代表小组活动与代表联络站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专业代表小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依托代表联络站点,创新开展接待群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打破地域界限,拓宽联系范围,有效延伸代表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让代表参与活动更灵活、更自主、更方便。建立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到联络站坐班制度,通过面对面解读强农惠农政策、手把手指导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让政策宣讲与技术指导有机结合,推动联络站从单一联系场所转变为集民意收集、专业服务、政策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履职平台。

与代表履职相结合。将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参加小组活动、提出建议等个人履职情况记入代表履职档案,对主动参加活动、积极建言献策、热心社会公益、融入基层治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代表予以表彰,并在换届选举中优先推荐连任,形成“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举办履职培训班,组织代表到全国、省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学习,以学明责、以学促干。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交流研讨,组织63人次代表针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村民就业、乡风文明等议题进行视察调研,切实将履职动能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成果。

提升三个质效,彰显担当作为

提升活动质效。突出务实管用、专业特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线,精准对接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需求,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等多维方式,系统梳理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瓶颈制约及突破路径,形成15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为破解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创新采用数字赋能加代表履职新模式,主动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采取录制短视频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为玉峰葡萄代言,带动葡萄销售量同比增长45%,真正实现让“小葡萄”托起“大产业”,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提升建议质效。按照议案建议“两个高质量”的要求,引导代表跳出本企业、本单位利益,发挥专业优势,汇聚专业智慧,以更高视角、更宽视野提出建议意见。对涉及全局性的建议意见,组织专业小组代表视察调研、交流提高,先后就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民群众就业、山塘清淤等方面提出36件建议意见,其中5件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年度重点处理建议。组织代表参与督办建议意见,不断完善办理方式,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邀请小组代表参与对“关于出台打击盗用城乡公共供水及破坏供水设施等违法行为相关规定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河道清淤治理,山塘、水库整修等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治理七星街镇东石山河道的建议”等重点处理建议的督办,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效率和质量。

提升监督质效。充分利用专业代表小组成果,将专业小组调研、视察、评议等提出的建议意见,列入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围绕发展柑橘农业产业,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先后提出“把柑橘产业作为涟源市主导农业产业”“推动柑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关于建设柑橘产业基地推动涟源市柑橘产业稳步发展”“关于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流转荒芜土地发展柑橘种植”等建议。涟源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涟源市进一步促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涟源市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柑橘产业强市战略。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奖励柑橘企业。组织专家制定柑橘果园建设技术规程、金秋砂糖橘生产技术规程、玳玳酸橙栽培技术规程等12个团体标准,推动全市形成鲜食以金秋砂糖橘、早熟蜜橘、脐橙为主,药用加工以玳玳酸橙为主的柑橘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到“集群发展”、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型升级。针对专业代表小组提出的在技术规范、品牌打造、病虫害防治、销路推广上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柑橘黄龙病防控方案。从病虫害防治到品种改良,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全产业链打造,从品种改良到品牌塑造,专业代表小组的监督始终精准发力。如今,涟源市已建成全国金秋砂糖橘栽培较大产区、全国玳玳酸橙单一加工品种最大产区、全省最大规模连栋钢架大棚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创建省柑橘品改示范县市,“涟红蜜橘”地理标志品牌在农博会上发布。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