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终于走近您,我心中的圣地——延安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雷志刚  时间: 2025-04-08   上传:杨柳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动人而纯朴的情怀。每诵读一次贺敬之的《回延安》,我的心中就增添一份激荡和向往。

延安,一个神奇、神秘、神圣的地方,一个我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地方,一个一提起名字就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的地方。

图片1.jpg

溯源寻根:历史的丰碑与精神的灯塔

我们来了,我魂牵梦绕的延安。

有学员把我们这一次的延安学习培训升华为追寻初心、传承血脉、淬炼党性的朝圣之旅、修身之旅、寻根之旅、铸魂之旅、圆梦之旅,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直击心灵的。

我敬仰延安,不单单因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自我的家乡湖南让我与有荣焉,也不单单因为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的摸爬滚打让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成长壮大、成就非凡,更不单单因为这里的陕北民歌《东方红》《南泥湾》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

我敬仰延安,是因为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孕育出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曲径回廊的诗情画意,也没有竹木葱茏、青翠欲滴的山林美景,更没有烟波浩淼、雾霭苍茫的秋水长天。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人魂牵梦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这里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那是信仰之光,一个民族气壮山河的风云激荡于此,一个政党坚如磐石的理想实践于此,延安成为进步的象征,是无数有志青年飞扬梦想、甘洒热血的圣地。那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信仰之塔:在民族危亡之际铸就闪亮的精神坐标

我们来了,我心仪已久的延安。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延安的宝塔山见证了那13年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至今巍然屹立,这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在。当年,宝塔山下数不清的窑洞里,曾透出灿若星河的灯光,那不仅仅是灯光,那是永远不灭的民族精神!站在塔前,我仰望着高塔,那一刻,灵魂深处油然升起敬仰之情,血液之中涌现明亮光辉,心底仿佛有了稳健的托举。

听授课老师说,在党中央落脚延安13年的时间里,敌人曾对延安发动过17次狂轰滥炸,而每次的轰炸,敌人正是以宝塔为指引实施的。考虑到毛主席、党中央和延安军民的安全,红军准备炸掉宝塔。就在爆破实施前的十几分钟,毛主席派人制止了这次行动。制止的原因是,主席考虑到当地老百姓对宝塔的感情:延安百姓认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宝塔已存在了上千年,它可以避邪镇妖,为他们带来和平与吉祥。宝塔就这样幸存了下来,并一次次躲过敌人的轰炸,时至今日,宝塔依然矗立在山顶,护佑着它脚下静静流淌的延河水、旧貌焕新颜的延安城和这里的200多万百姓。

图片2.jpg

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一张斑驳的小炕桌承载一代伟人的凌云之志,一架架钢枪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3.5万多件文物,5500多张历史照片,1.2万余册图书资料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最为生动的教科书,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聚光点,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到延安必到纪念馆。

纪念馆前广场,宽阔平坦、绿树成荫。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青铜像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图片3.jpg

走进馆内,一组组大型群雕、浮雕栩栩如生,大量的文物、文献和照片史诗般重现了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展现了革命先辈的斗争场景和建设过程,让人身临其境、追忆潸然。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爱国人士、归国华侨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封锁,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不远万里,在战火与硝烟中奔赴延安,支撑他们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怎样的一种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巨大的向心力与推动力在这个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跟随着老师的脚步,不时地在馆内驻足,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此时,13年光辉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已转化为饕餮盛宴滋养着灵魂与信仰。

哲学意蕴:黄土地上向阳绽放的真理之花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就是在这里提出。当年,面对严峻的形势,针对一些人对国际形势产生悲观估计和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击国内反动派进攻的倾向,毛泽东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从长远与战略来看,一切反动派在人民正义的力量前都是“纸老虎”,终将败于人民汪洋大海的反抗。论断一经提出,立刻传遍国内外,深入人心,产生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此期间,毛泽东写下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窑洞里的灯光几乎彻夜不熄,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图片4.jpg

这里有当时中央五大书记昂首阔步的铜像;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简陋的旧居,有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台等。

史诗再现:窑洞油灯下书写的大同理想

5天的学习培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窑洞。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图片5.jpg

“万众瞩目清凉山”、鲁艺、王家坪……那些原本只在书本上接触过的字眼,如今都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虽只是惊鸿一瞥、短暂停留,那些视觉冲击却成了我心中永不磨灭的震撼。

精神火种:穿越时空的价值光芒

斯人已逝,但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们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是那么的厚重,承载着他们的奋斗和辉煌、汗水和牺牲,也承载着今人的景仰和追思。他们用双手播撒过的土地是那么的敦实,承载着他们的开拓和进取、热情和挚爱,也承载着今人的敬仰和回忆。

重温历史、感悟征程,缅怀先烈、品味精神,红色延安的每一处旧址都有一部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故事,红色延安13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首诗歌、一座丰碑!

经过多年的研究,延安精神被概括为四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

赓续血脉:涌动在民族血脉中的永恒密码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2020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时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谈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时,为我们作专题辅导的张健儒教授谈到:“延安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激励和鼓舞群众、凝聚民心、团结人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

作为一名党校的党员领导干部,我想,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要深刻领会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的延安精神内涵实质,努力抓好学习感悟和转化实践两篇大文章,真正让延安精神贯穿于提高党校办学水平、打造示范党校各项工作始终。

要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方面建言献策。我们要通过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校学员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方面,要把延安精神纳入各类党员干部培训、主题教育等学习培训计划,让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激发延安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引导党校学员自觉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要结合“五五”工作法,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好延安精神和延安故事。同时,更多刊发延安精神有关的理论文章、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学术讲座、学习心得、经典案例等内容,利用群众的碎片化时间来引导思想舆论,不断发挥阵地熔炉的载体作用,努力助推在全社会层面广泛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认同。

郝凤年在《勿忘延安》的诗歌中写道:“勿忘延安,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勿忘延安,这是一份缠绵绵的情感;勿忘延安,这是一声急切切的呼唤;勿忘延安,这是一个响铮铮的答案。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我怎能忘怀您,我心中的圣地。”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延安,请接纳一个朝圣者的敬意,也期待我们的下一个约定。“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