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波洲村勤德面条厂在锣鼓喧天中正式投产。这座占地2300平方米的村集体企业配置全自动生产线,预计年产值300万元,可解决20多个就业岗位,在人大代表的有力推动下,传统面条产业实现了标准化技术革新和提质升级。
独具民族风格的开业仪式。
省人大代表、新晃老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丽华发挥行业优势,为项目引进1家专业设计机构,主导完成“波洲晒面”系列包装设计,帮助塑造品牌视觉体系。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世新作为联镇县领导,多次进站接待企业代表、面条生产大户、村民代表,多次组织波洲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座谈,听取和收集面条厂筹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讨产业发展方向,共收集到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40余条,并协调组织部、晃源集团、县住建局、县移民事务中心等部门,3个月内完成面条厂建设用地审批及厂房规划许可,保障项目如期落地。
“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工厂,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的从产品定位、包装设计、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12条建议起了关键作用。”县人大代表、波洲镇波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忠于介绍,通过3次专题研讨和4轮实地调研,代表们形成2份专项报告推动支持政策落地,共获得12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帮扶资金。
传统工艺的波洲晒面。
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和面机、100米长低温烘干线等设备有序运转。村民吴志春边操作边说:“现在每小时产能300公斤,是传统手工产能的20倍。我们一个月工资有三四千元。”据悉,该项目采用合作社与农户合作模式,已与周边12户传统手工面条作坊达成面条销售意向协议。
随着首锅面条的蒸汽袅袅升起,现场宾客品尝到了久负盛名的波洲面条。这碗承载着乡愁记忆的面条,在人大代表的助力赋能下,作为村集体产业的重要支柱,正通过产业化路径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波洲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