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

【人民的代表】许桂生:匠心造龙舟 履职护非遗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杨莎莎 李勇  时间: 2025-04-23   上传:杨柳

许桂生和收藏的老龙头.jpg

岳阳市人大代表、汨罗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桂生和他收藏的老龙头。

端午节前夕的汨罗江畔,岳阳市人大代表许桂生正俯身打磨龙舟的最后一道漆。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汨罗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手中的刻刀不仅雕琢着木料,更在时光长河中镌刻着非遗传承的年轮。他将非遗传承与代表履职紧密结合,让千年龙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50年的坚守与传承

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殉国,相传当地百姓乘船相救,汨罗江上喊声震天。从那天起,汨罗江便和屈原、端午、龙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有人说,“端午就是汨罗人的年”。汨罗人自己也说,“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在端午节,自发参与到龙舟赛和文艺汇演中来,在汨罗江上展开一场端午狂欢,就是他们一年中的头等大事。

赛龙舟,首先要有龙舟,而许桂生,就是那个造龙舟的人。在岳阳,做这一行的,没人不知道他。

1959年,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许氏龙舟制造技艺传到许桂生这里已是第五代。他15岁随父学艺,19岁参与龙舟制作。因悟性高、能吃苦,许桂生两年间从学徒晋升为“掌墨师”(制作龙舟的领头师傅)。21岁时,他独立打造首艘龙舟,在首届民间赛夺冠。

从选材、伐木到放样、撑台;从组船、捻缝到上漆、绘鳞,许桂生不仅自己精通传统木制龙舟的10多道工艺流程,还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徒弟们,他的龙舟厂成了当地为数不多仍然坚守传统木制工艺的厂子。

大到龙舟的选材,小到捻缝,许桂生都不会轻视,“这都是古老的传统工艺,只能用手工完成。”许桂生说,捻缝就是把桐油石灰捻到船的细缝里面,再用苎麻(当地人称做“桑麻”)扎到缝里面去,“桐油石灰干了以后比石头还硬,而苎麻遇水膨胀,会给船增加力度,划的时候船就不会晃动。”通过这些细致的工艺,许桂生制造出的龙舟轻巧平稳、不进水不变形,20多年过去了依旧能够“乘风破浪”。

“父亲曾叮嘱过我,一定要把汨罗的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作为湖南省非遗项目汨罗龙舟制造技艺传承人,许桂生将龙舟的制造不仅仅看作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门需要传承的技艺。

应时代需求而“变”

每一条龙舟都是流动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屈原精神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

走进位于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原村的九子龙屈原龙舟厂,一股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年过花甲的许桂生依然坚守着传统工艺的工序,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人的执着。但他并未止步于传统。2004年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的契机,让他敏锐捕捉到竞技体育对龙舟性能的新要求。

“传统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传承中创新。”为了适应现代龙舟赛的标准化要求,许桂生不断改进龙舟制造工艺,将玻璃钢薄膜应用到木质龙舟的舟身和舟底。这一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使得龙舟既保持了传统的木质品味,又减轻了重量、减小了阻力。

通过改良船头弧度、优化船体配重,他制造的龙舟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他的企业成为了中国龙舟协会器材委员会的委员企业,产品远销海外。

许桂生的儿子许名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跟着父亲学手艺,一边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龙舟业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许名南继承许桂生的“衣钵”,负责运营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许氏龙舟制造技艺有了第六代传人。

随着汨罗“端午源头、龙舟故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龙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一步凸显,造船近50年的许桂生也在不断探索“龙舟+”的“新打法”——组织龙舟队伍参加各地比赛,承接培训、裁判、领队及赛事策划业务,进一步扩大汨罗龙舟的知名度、“朋友圈”。

“龙舟制造不仅是手艺活,更需要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许桂生在履职中不断呼吁。除了书面建议,他还通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行业痛点,并在汨罗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联合20多家本土企业成立汨罗市龙舟协会,建立龙舟制造标准体系,丰富龙舟产业产品门类,推动龙舟产业可持续发展。

许桂生和龙舟厂的工人们.jpg

岳阳市人大代表、汨罗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桂生和龙舟厂的工人们。

让汨罗龙舟划向世界

作为人大代表,许桂生的履职之路始终围绕“龙舟”展开。2022年,他提交的关于大力挖掘弘扬汨罗龙舟文化,加速龙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了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市级保护区,将龙舟制作技艺、端午习俗等核心资源纳入系统性保护框架。这一举措不仅筑牢了文化根基,更让汨罗在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区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2023年,许桂生再次提交关于尽快落实国际龙舟联合会入驻汨罗的建议,建议以纪念屈原殉国2300周年为契机,推动国际龙联总部落户汨罗。他的呼吁得到岳阳市政府积极响应,2024年10月,第四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在汨罗成功举办,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队伍同场竞技。国际龙联主席克劳迪奥・舍米盛赞:“汨罗是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世界上每一个龙舟爱好者必须至少来一次这里。”

针对汨罗龙舟产业“散、小、弱”的境况,许桂生在建议中提出建设汨罗龙舟文化产业园,整合本土龙舟制造企业,打造集生产、研学、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该建议得到汨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计划依托屈子文化园景区,构建以龙舟制作、粽子制作、艾叶制品、特色文创、非遗展示馆、“村BA”场馆为主的文创产业园,并筹建龙舟博物馆。

他的建议里,既有保护非遗的拳拳之心,也有产业升级的长远眼光;他的行动中,既有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也有创新突破的勇气。正如他所言:“划龙舟讲究团结协作,发展产业同样需要政企同心。”

“我们的龙舟不仅要划向全国,更要划向世界。”2025年端午即将来临之际,许桂生的企业订单再创新高,传统技艺正乘着文化自信的东风扬帆远航。

从江畔作坊到国际赛场,从手工匠人到人大代表,许桂生用近50年光阴诠释着对龙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在他的推动下,汨罗龙舟正从“文化符号”向“产业标杆”迈进,而他本人,也在履职路上续写着新时代的“龙舟精神”。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