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群众抱怨“人大代表难见面”;如今,走进怀化市鹤城区迎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扫码留言10分钟响应、代表每月进站成了新常态。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人大代表们正主动展现新作为。这正是迎丰街道人大工委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的生动实践。
怀化市鹤城区迎丰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调处怀化市宪法广场建设矛盾纠纷。
2024年迎丰街道人大工委按照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升级建设总体部署,高质量建成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3个,以“联络站+多元服务”为抓手,创新打造“人大联络站+”履职平台,将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零距离”,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治理协同化。目前,已有46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
“联络站+调解室”:化解纠纷促和谐
迎丰街道人大工委聚焦土地纠纷、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等常见矛盾纠纷问题,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与矛盾纠纷调解室相结合,在街道办事处打造“联络站+调解室”。以联络站为载体,定期组织代表进站开展主题接待、收集社情民意,邀请街道司法所人员现场参与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活动,运用司法手段开展法律讲解、矛盾化解等工作,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及时有效地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人大代表们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选民,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以“特殊调解员”的身份,采用“调查、对接、调解、回访”一站式的方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搭建起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意的新平台。多次调处怀化市宪法广场建设、迎丰公园加油站建设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会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联络站+志愿岗”:多维服务暖民心
为进一步激活人大代表的履职动能,深化为民服务实践,迎丰街道在银湾社区打造“联络站+志愿岗”,组建一支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引导人大代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多听群众之声,多办利民之事,让人大代表“志愿红”擦亮为民服务“幸福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络站+志愿岗”的机制作用,联络站从群众需求出发,经常性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实施公益项目、社会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灵活运用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代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普及便民知识、传播文明新风,推动增进民生福祉。自组建服务队以来,先后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困难群体等开展理论宣讲、法律宣传、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开展助力“一迎三创”、上门送诊、圆梦微心愿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他们活跃在群众需要的各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凝聚起更强合力。
迎丰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联络站+康养驿站”:心系群众惠民生
迎丰街道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群体营养不均衡、生活料理困难等“痛点”靶向发力,在华峰社区打造“联络站+康养驿站”,把老年食堂与生活照料室建设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协调各方资源、精心规划,串联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链条,为老年群体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幸福网。
“联络站+康养驿站”平台就像在社区里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桥的一头牵着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另一头托举着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在这里,康养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康体保健、营养膳食、生活照料等服务,服务半径辐射到周边3个社区,惠及800余名老人;同时,人大代表定期调研视察老年人权益保障及适老化改造项目,广泛听取老年居民及家属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近一年来督促街道完成适老化改造69户、引进养老服务机构7家,为提升社区养老事业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
“建管用”并举:以“小站点”撬动“大治理”
迎丰街道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严格按照“十有”标准,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创新实施“双站长”制度,社区书记担任“第一站长”,负责代表日常管理及代表、群众进站后勤保障服务;另选1名优秀代表担任站长,负责组织代表履职活动。推行代表进站“五个一”(即每位代表1个履职档案,每月1次集中接待,每季度1次小组活动,半年1次居民议事,年终1次工作点评)、活动开展“五常态”(即接待群众、宣传交流、视察调研、学习培训、网上运行常态化),以“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为载体,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社区共治深度融合。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督促解决无物管小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办理等重点难点问题60余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