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岳阳楼新赋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李十全  时间: 2025-04-27   上传:杨柳

2027661057.jpg

洞庭之北,巴陵故郡,崇楼岿然,名曰岳阳。枕大江而瞰云梦,吞九派以纳八荒。其势也,压鲸波而峙鳌背;其神也,贯虹霓而接太清。余尝观三湘形胜,萃于斯楼:鸱吻凌霄,若鹏翼垂天之状;藻井曜日,似璇玑列宿之图。此非范文正“衔远山,吞长江”之雄辞所能尽述!

若夫曙色初分,金乌浴浪,檐牙与朝霞竞彩;暮烟四合,素魄浮空,棂牖共星斗交辉。至若春和景明,则沙鸥集樯,芷兰盈岸;秋高气肃,则荻雪漫汀,雁阵惊寒。昔闻轩辕奏乐,张乐洞庭之野;娥皇泣竹,斑染君山之篁。更兼屈子行吟,贾生垂涕,皆钟灵于此方水土。

溯其沿革,肇自鲁肃阅军之台,兴于滕子京重修之岁。杜工部凭轩,见乾坤日夜浮,老病孤舟空有泪;李青莲醉墨,书“水天一色”句,至今石壁尚留痕。范文正一记,忧乐二字遂成千古圭臬;吕洞宾三过,朗吟亭畔犹闻剑佩锵然。嗟乎!一楼阅尽兴亡事,四壁长萦忠义魂。

今登斯楼,但见虹轨驰南朔之野,艨艟通瀛寰之津。文旅融汇,使楚辞汉赋现于虚拟之境;产城相生,教稻粱鱼蟹化为科技之珍。巴陵古调翻新韵,洞庭鲜螯醉远宾。尤可道者,承范文正之襟抱:扶贫攻坚,岂让寒士忧冻馁;绿水青山,长使黎庶乐康宁。

赞曰:

云梦汤汤兮砥柱岿然

文脉绵邈兮薪火永传

忧乐为怀兮经纶在手

盛世重光兮再续新篇


注释:①太清:太清宫,喻指天空。

②鴟吻:指屋顶的类似龙形的雕饰。

③璇玑:指北斗七星之前四颗星,泛指星星。

④列宿:宿,指星宿。众多星宿。

⑤贾生:指贾谊。

⑥李青莲:指李白。自称“青莲居士”。

⑦圭皋:古代测日照的器具,喻指准则。

⑧虹轨:指火车。

⑨艨艟:指巨轮。

⑩瀛寰:同环宇,喻指全球。


译文:

在洞庭湖的北面,是以前巴陵郡的所在地,一座高大雄伟的楼阁岿然矗立,名叫岳阳楼。它倚靠在长江之畔,俯瞰着云梦大泽,容纳着众多的支流,气势磅礴,包罗万象。论起它的气势,能镇住鲸鱼掀起的波浪,稳立在神鳌的背上;论起它的神韵,贯通天上的彩虹,连接着高远的天空。我曾经观赏过三湘大地的壮丽景色,发现它们的精华都汇聚在这座楼上:屋顶的鸱吻高耸入云,如同大鹏展翅,有垂天之势;天花板上的藻井在阳光下闪耀,就像天上璀璨的星图。这等壮丽的景象,可不是范仲淹“衔远山,吞长江”这样雄浑的词句所能完全描述的!

当黎明的曙光刚刚出现,金色的太阳仿佛在湖浪中沐浴,飞檐与朝霞相互媲美,争奇斗艳;到了傍晚,暮霭四合,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窗棂与星星交相辉映。至于春天风和日丽、景色明媚的时候,沙鸥聚集在桅杆之上,岸边芷草和兰花繁茂生长,香气四溢;秋天天气高爽、气候肃杀之际,白色的荻花像雪一样铺满沙洲,南飞的雁群被寒意惊扰。从前听说黄帝在洞庭湖畔演奏乐曲,娥皇、女英在君山的竹林中哭泣,泪水把竹子都染成了斑痕。再加上屈原在水边徘徊吟诗,贾谊伤心落泪,这些都表明这片土地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

追溯岳阳楼的历史变迁,它起源于东汉末年鲁肃建造的阅兵台,在宋代滕子京重新修缮的时期得以兴盛。杜甫登上岳阳楼,凭靠着楼轩,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景象,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孤舟飘零,不禁老泪纵横;李白醉酒后挥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诗句,至今在石壁上仍留有字迹。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成为了千古以来的道德准则;吕洞宾多次路过此地,朗吟亭边似乎还能听到他佩剑的铿锵声。唉!这一座岳阳楼看尽了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更替,四面墙壁上永远萦绕着忠诚正义的英魂。

如今登上这座楼,只见高铁在南北大地上飞驰,巨轮在世界的海洋上航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现代科技让楚辞、汉赋所描绘的场景在虚拟世界中重现;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让稻谷、高粱、鱼类、螃蟹等农产品通过科技手段变成珍贵的产品。巴陵地区的古老曲调焕发出新的韵味,洞庭湖的鲜美螃蟹让远方的宾客沉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传承了范仲淹的胸怀: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让贫寒的人受冻挨饿;守护好绿水青山,让老百姓永远生活得幸福安康。


赞颂道:

云梦大泽浩浩荡荡,岳阳楼如中流砥柱般岿然屹立;

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先辈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心怀忧国忧民的情怀,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

在繁荣昌盛的时代,重放光彩,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