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服务群众的“民心窗口”,图为市、区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听取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了代表法,对“两个联系”制度机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近年来,长沙市天心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省、市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为指引,以“两个联系”为抓手,创新打造集民意汇聚、问题解决、服务民生、民主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履职平台,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服务群众的“民心窗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管用”一体化实践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着力“两个优化”,实现联络站科学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今年,按照方便代表联系群众、方便群众找到代表、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代表分布等因素,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场地,进一步优化代表联络站布局,更有利于代表作用的发挥。目前,正在筹备长沙南部片区奥体中心代表联络站。
优化功能配置,建强代表履职的“主阵地”。每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均设置了选民接待室、代表学习室、代表履职区、数字互动平台等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和联络设施,满足代表联系接待群众、开展履职和学习交流等活动。每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均公示年度工作计划、代表接访计划、代表基本信息和履职承诺、代表和联络站专属二维码等信息,进一步方便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提供“三个保障”,助力联络站有序运转
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成立天心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月调度、季讲评、年核查的工作机制,及时研判解决联络站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区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
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在保障代表每年2400元履职经费前提下,每年为每个街道代表联络站拨付工作经费3万元、社区联络站1万元,年底核查评为示范代表联络站的单位给予1万元至3万元的奖励经费。全区全年在代表联络站投入经费达120余万元,为基层站点提供了较强经费保障。
制定规则,提供制度保障。为高位推进联络站的各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先后出台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双联双述双评”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区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等举措,促进全区各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聚焦“四个重点”,激发联络站最大效应
找准“切入点”,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代表+民生”让监督更有实效。经区人大会议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闭会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以委室为单位成立9个督查组,组织120余名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监督。截至目前,各个项目建设均稳步推进。在本届区人大常委会“双联双述双评”主题活动中,全区241名人大代表,领办民生实事232件。建立代表“跟踪问效”机制,开展常态化监督。二是“代表+活动”让履职更有质量。近年来,全区各街道代表联络站站在人民的视角,精准选题,围绕社会关注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300余名省、市、区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省外考察等形式的代表活动60余次,形成工作建议100余件,均交由“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让代表们在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中,不断激发履职热情。三是“代表+公益”让责任更有温度。在区人大常委会“五个一”工程中,代表们扛起社会责任,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截至目前,全区241名代表结对困难群众422名,累计捐款捐物275万余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80余人。四是“代表+宣讲”让群众更有获得感。202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开设“代表大讲堂”,吸纳代表中思政、金融、医疗、税务、教育等方面的专家80余名。截至目前,深入选区、校园、企业开展口腔保健知识讲座、金融反诈骗宣讲、税务政策解读等30余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把握“关键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代表机制,解决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的矛盾。“双联双述双评”主题活动要求街道班子成员要定期走访对应联系的人大代表,了解代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现状,听取代表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增强代表及代表单位的人大意识,确保代表执行职务优先原则。二是延伸联络平台触角,畅通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一肩扛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一肩担着人民的所思所盼。城南路街道以街道联络站为主体,构建“一站四点”工作格局,充分利用代表资源、文化底蕴等建立四个特色联络点;裕南街街道建立“1+N”法律先锋、小巷代表工作室,先锋街道“志合者联盟”代表小组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进一步延伸平台触角,扩大精准服务群众的辐射面,全面畅通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三是建立代表履职量化积分机制,规范代表履职行为。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见》中列出的“代表履职指导清单”为指导,结合天心区实际,制定“代表履职清单”并进行量化细则,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规范代表履职行为,并将打分情况作为代表评先评优和推荐留任的重要依据。
紧扣“落脚点”,实现“二个目标”。一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各代表联络站以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落脚点,积极作为,探索建立问题收集反馈的闭环机制,成效明显。青园街道“五民工作法”、暮云街道“开放空间民主协商议事”、南托街道“板凳议事会”等工作机制,针对收集问题、民主议事、项目验收、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明确,形成完整的闭环链条,促进问题高效解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截至目前,人大代表牵头解决实际问题共210余个。联络站以“小站点”撬动“大治理”,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号召每一位代表参与“新办(结对)一家市场主体”。各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2024年以来,全区241名代表,引进和帮扶市场主体70家,为天心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人大力量。
瞄准“突破点”,探索“一条新路径”。2024年2月以来,随着湖南智慧人大网上代表联络站的开通,代表履职从单一传统的线下接待,变成“实体+网上+掌上”24小时全天侯在线,让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找到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民意,逐步探索了一条代表履职的新路径。目前,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区四级代表均已进入网上代表联络站履职,人民群众实现了“码”上找代表,履职不打烊。截至当前,各基层代表联络站和代表已经收到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00余条,办结率达81%。
(作者系长沙市天心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