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黄曹法(左一)在家门口与来访群众深入交流(窗户上蓝色牌子是代表公示牌)。
群众呼声“听得见”,“急难愁盼”马上办。2024年来,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亮身份、连民心、聚民智、促发展”主题活动,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制作代表公示牌,悬挂在代表家门口或办公室门口,让群众有任何问题都能随时找得到代表,真正实现以“亮身份”强化责任担当,以“连民心”倾听群众诉求,以“聚民智”破解民生难题,以“促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实践。
亮身份:代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
在临武,人大代表“亮身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准则。971块代表公示牌张贴在临武县各级人大代表的家门口或办公室门口,亮明身份,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在镇南乡的县人大代表黄曹法在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茶山村有一处村道转弯处被林木遮挡视线,事故多发,多年未解。黄曹法立即将收集的信息通过网上代表联络站报乡人大主席团,仅一天时间,乡人大主席团就督促相关部门清理隐患,并协调设置警示标志,赢得群众点赞。武水镇人大代表陈果接到棚改区积水的相关信息,按规定上报后,协助镇人大主席迅速推动修补坑洼道路、增设井盖,7天内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西瑶乡人大主席阳玲面对70米长的塌方路,多方协调开辟应急通道,让闭塞的村庄重新畅通……一桩桩“马上办”的实事,让代表的形象在群众心中熠熠生辉。
聚民智:群众“点单”,代表“接单”
县人大常委会注重汇聚民智民力,通过“院落议事会”“板凳协商会”等创新形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花塘乡常青村危桥改造中,县人大代表罗年桃协助村两委,仅用3天时间,筹集8万元新乡贤捐款,15天破解30万元资金缺口,更通过3场群众议事会吸纳“扩桥面、增护栏”等建议,将百年危桥变身5.2米宽的“振兴路”。县人大代表、金江镇党委书记欧阳磊在督办省道交汇处隐患时,与村民“面对面”收集需求,推动路面拓宽项目精准落地。这些群众“点单”、代表“接单”、人大“督单”的生动实践,让民生工程更贴民心。
促发展: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代表履职的“民生温度”,正转化为县域发展的“经济热度”。汾市镇人大代表贺周勋推动安装减速带,守护南岸村快递站“最后一公里”安全;舜峰镇人大代表蒋学成促进政府投入30万元,建成28米新桥,让金盆村2900名村民告别“雨季蹚水运粮”;香花镇人大代表郭尊峰带领村民治理抛荒地180亩,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据统计,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的人大代表累计推动解决交通、水利、环境等民生难题127件,协调项目资金超千万元,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污水整治到危桥改造,从道路安全到产业振兴,临武县的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这背后,是人大工作机制的创新突破,更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坚守。当每名代表都成为民意的“传感器”、发展的“助推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临武答卷”必将更加精彩。
“代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发展才能快起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晓亮表示,将继续深化“亮身份、连民心、聚民智、促发展”品牌建设,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让民主实践更有“烟火气”,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武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