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障碍学生作为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重点关注与支持。”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刘玲琍,针对加强心智障碍学生全周期救助扶持提出相关建议。
作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奋斗了34年,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是全国特教老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她一直关注着用耐心和爱心呵护的“折翼天使”,积极为特殊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和智力发育迟缓四类,他们存在先天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会互动的障碍。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我国6-15岁心智障碍儿童在校生约50万人 。2024年,国家推进相关行动计划与纲要,强调完善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
刘玲琍认为,从早期筛查、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到成年安置各环节精准施策,加强其全周期救助扶持体系,对于切实保障心智障碍学生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构建特殊教育全周期支持体系任重而道远。”刘玲琍指出,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期筛查缺乏规范与联动,康复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成年安置政策滞后,社区托养机构覆盖率不足30%,照料支持难保障。
为此,刘玲琍建议,建立0-6岁儿童发育全方位筛查体系,形成覆盖基层到省级的筛查网络;加大对农村康复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减轻经济困难家庭负担;依照国家标准的师生比扩充特教师资,提高20%特教津贴,提升薪资福利,吸引人才。
心智障碍学生成年之后何去何从?这是很多家庭关注的热点。刘玲琍建议,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培机构,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电商客服、简单装配等多元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适配岗位,以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城乡社区托养机构建设,完善城市设施服务,开展乡村托管服务,为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照料,助其融入社会。
“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心智障碍学生全周期救助扶持,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刘玲琍说。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