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发阶段。”全国人大代表甘胜莲是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她目睹了太多慢性病患者遭受的痛苦,在参加行业交流会议时,她听到许多同行们呼吁高度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防治融合,关口要前移”成为大家的共识。
目前,甘胜莲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来加强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医防融合的建议。
慢性病呈年轻化趋势
“更让人担忧的是,慢性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甘胜莲翻阅行业报告,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三高的患病状况,高血脂患病率达35.6%,高血压患病率达27.5%,高血糖患病率达11.2%,而其中超八成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的。”
甘胜莲告诉记者,去年她接诊了一位35岁的患者。这名患者从未做过体检,到症状明显时才到医院治疗,而此时,已经出现了视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认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应该重于治。加强相关宣传,做好定期监测、筛查和健康评估等工作,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甘胜莲说。
基层是防治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是实施慢性病防治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了我国80%以上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于经常与基层打交道,甘胜莲直指问题症结点。
2024年,在常德市卫健委和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甘胜莲牵头,下沉常德市基层医院,以“名医大讲堂基层促提升”为主题开展培训。培训班每月走进一个县(市、区),人数最多的一场,参加培训的村医有500多人。
“基层医生们对知识非常渴望,我越来越觉得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做好这件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甘胜莲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大代表,我想我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甘胜莲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大代表,走访省内外乡镇卫生院,与同行一起寻根究底。
“基层医生的慢性病防治水平亟待提高。”通过调研,甘胜莲发现,基层诊疗服务能力不规范、基础医疗设施不完善、上下转诊机制不健全等关键问题,阻碍了慢性病防治成效持续提升。“就拿治疗糖尿病来说,绝大多数村医连规范用药都做不到,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延误了病情。”甘胜莲说。
在基层全面开展慢性病共防共管
“目前,两个会议对基层服务、慢性病防控、分级诊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甘胜莲告诉记者。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强调“要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能力”。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重大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早筛早诊早治,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
慢性病共防共管是当务之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甘胜莲提出了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防融合的建议。
“推动重大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首先要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重视。如果那位35岁的年轻人发现身体不适的时候早做检查,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遏制疾病恶化。”甘胜莲认为,要加强培训,强化健康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慢性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慢性病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
甘胜莲建议,制定慢性病防控工作规范,建立互联互通慢性病防治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检测设备配置和基本药物医保报销和稳定配送措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