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湖南报道>市县人大
市县人大

五届代表接续履职,终圆民族乡“大桥梦”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林祎军  时间: 2025-02-27   上传:杨柳

2021年10月,在会同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海浪向大会作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当报告宣读到“先后历经五届人大代表持续20年在县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交的建设青朗大桥的建议,在本届人大任期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时,全场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此时,我正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坐在主席台后排,目睹了会场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不由思绪万千,回想起20余年来自己亲历的青朗侗族苗族乡“渡改桥”工作的过程。

图片2.jpg

2021年5月,会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青朗大桥建设项目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遗留问题,切实把这座“群众连心桥”“乡村致富桥”“民族团结桥”建好建实。

代表建议承载廿余年的重托与期盼

1997年,我调入县交通局办公室工作。当年,局办除了一个身患残疾,平时只能搞搞卫生的同志外,局里的文稿材料、会务事务、上传下达工作实际由我一个人负责。按照当时的要求,县里的各项重要工作都要配备相应的专干,我就成了县交通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专干。

1998年2月27日,局办收到县政府办转来的需要办理落实的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受理的代表建议、县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受理的委员提案共40件。其中,就有一件是县人大代表陈端佑、唐自桂等提交的关于筹划实施青朗渡口改建为公路桥的建议。这也是我作为代表建议承办人第一次接触和了解青朗渡改桥相关工作。我在县交通局工作了5个年头,连续四年负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这件建议。

青朗侗族苗族乡有9000余人,侗、苗少数民族占比71%。该乡位于会同县西部,地处偏僻,属朗江水电站的重点淹没区,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交通极为不便,进出乡里的主干公路被渠水河及朗江库区拦腰截断,需要依靠过渡通行。青朗渡口位于铺青公路线上,始建于1977年,担负着渠水河两岸三、四个乡镇几万群众的出行重任,刚开始采用的是木质汽渡船钢缆绞渡,1988年后改用整体式双车钢质渡船;后又因朗江水库建设,渡口水域面积增大,把钢缆绞渡换成渡船外挂带动力的牵引船摆渡。这种简易的汽渡交通,受光线、天气、水流的影响较大,每天都有严格的通行时间限制;如遇雨雪天气或洪汛,还必须停航停渡,难以保证常年畅通,两岸经常有群众患急病、有急事,只能老远绕道出行。渡口安全也是一个常年存在的重大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船翻人亡的事故。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物流运输的迫切需要,两岸群众期盼对青朗渡口实施“渡改桥”的呼声越来越大,成为每年县人大会议期间青朗代表团必提的意见建议之一,一直持续到2019年,经历了五届县人大常委会共21个年头。

图片3.jpg

2001年3月,作者在县交通局办公室工作期间,被评为2000年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先进个人。

政府部门历经艰辛的承办和落实

面对县人大代表年年提交的青朗渡改桥建议,当年的县交通局领导既非常重视,也相当无奈。重视是因为基层群众有愿望、人大代表有建议,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办理落实;无奈是因为公路法实施后,当年的怀化地区对地方公路管养体制实行了“省道省管、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分级管理改革,全县2000多公里公路的正常养护经费都难以为继,青朗乡要“渡改桥”根本找不到项目支撑。

为了切实回复好人大代表的建议,最大程度得到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的理解,县交通局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1999年9月,抽调县交通局交通建设股、县公路管理站、县港航管理站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联合对青朗乡“渡改桥”问题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前期调查,初步摸清了当时的公路、渡口人流、车流量和渡口水文地质情况;又如,在2000年,安排有关局领导赴省、市交通部门汇报情况,了解“渡改桥”政策,争取申报项目支持等。但因为政策、资金等原因,项目一直停留在前期设想阶段。

我至今还记得,2001年5月的一天,县交通局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局里座谈,征求对全县交通工作及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意见和建议。会上,一些代表对青朗乡“渡改桥”建议的办理表达了不满,认为局里的答复年年都是“老版本”,实质性工作没有进展。时任县交通局交建股长刘东源、副股长曹宏进先后对代表们的质疑作了技术层面的解释,当提及该桥及配套设施建设估算需要近600万元,且达不到上级“渡改桥”立项条件时,会场一度陷入了沉默。大家心里明白,青朗在少数民族乡成立初期,全乡的财政收入仅2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而会同县当年的本级财政收入也才6300万元左右,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大一笔资金来单独解决青朗乡建桥的问题。

在我调离县交通局后近10余年的时间里,还经常关注青朗乡“渡改桥”的相关情况。期间,青朗乡的县人大代表依然坚持每年向县人大会议提交“渡改桥”的意见建议,政府及职能部门也在始终积极向上汇报和争取,但都因为条件不成熟,一直被列为所提问题或建议留作参考的“D类”办理件。由于办理和落实的难度太大,甚至有那么几次,县政府的分管领导还专门找到青朗乡的党委负责人,请他作代表们的工作,就这件建议的提交暂时缓一缓。

图片4.jpg

2019年11月17日,随着最后一块箱梁的对接完毕,施工历时3年的青朗大桥顺利合拢。

人大代表票决制助推夙愿成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2008年,在青朗侗族苗族乡成立十周年之际传来好消息,青朗大桥的建设被纳入省、市实施“渡改桥”项目库,投资预算1100余万元。在2015年底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青朗乡“渡改桥”项目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1月,怀化市交通运输局下发怀市交计﹝2015﹞65号文件对青朗大桥的设计进行了批复,项目投资概算达1700余万元;2016年2月,市交通运输局下发怀市交批﹝2016﹞1号文件对青朗大桥施工图设计进行了批复,路线全长660.309米,桥梁全长296.32米,项目投资预算为1697.62万元。同年8月,施工、监理单位入场施工。青朗大桥从进入项目库到工程开工,又历时了8个年头之久,其间,代表们对青朗大桥的建议内容也从“争立项”转为“催落实”。

很巧合的是,2017年,组织上安排我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恰好又成为青朗乡选区的县人大代表。20年后,我从青朗乡“渡改桥”人大代表建议的承办者,变成了如今支持青朗大桥建设项目代表建议的附议者。

青朗大桥项目开工后,因资金、环境、技术等多种问题交织,工程进展一直磕磕绊绊,甚至一度停工,导致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意见很大。2019年3月,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第一次由县人大代表票决全县民生实事项目。根据参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大会通过票决的方式将青朗大桥等6个项目列为2019年会同县民生实事项目,其中青朗大桥项目得票最多,排在票决项目的首位。

2019年底,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组织代表对当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对于青朗大桥项目的进展情况,参会的179名代表中,有137人投了满意票、37人投了基本满意票、1人投了不满意票,在6个民生实事项目中排名第三。2019年,县人大代表第一次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机制,给县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施工和监理单位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推动青朗大桥项目顺利按期完工过程中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也为最终落实广大群众期盼已久的实事好事再添了人大之为、人大之力。

(作者系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