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官一长”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在湘乡市山枣镇,一场旨在拉近干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实践正在展开。自2024年10月起,山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面开启法官、检察官、乡镇政府行政负责人(简称“两官一长”)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活动。这一举措,让政府服务直接触达群众,为解决民生问题、化解基层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基层治理不断迈向新高度。
严密组织,筑牢活动根基
山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精心谋划。年初,确定每月15日为固定活动日,并详细列出当日进站的人大代表和“两官一长”名单,向群众公示,确保活动公开透明。工作人员根据进站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以及当月的全镇中心工作重点,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聚焦那些亟待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为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筑牢基础。
为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山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在传统进站接待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请进来”与“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乡村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利用视频连线,打破地域限制,让在外务工人员也能参与其中。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拓宽了群众参与渠道,更让人大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提升了群众对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热情。
问题导向,化解矛盾纠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山枣镇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为民服务作为核心目标,推行“订单服务”。活动秉持“能答则答、能调则调”的原则,人大代表和“两官一长”当场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调解各类纠纷。遇到复杂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人员也绝不推诿,而是通过多轮走访、深入调研,力求妥善解决。
2025年1月,醴娄高速山枣段建设征地期间,龙泉村村民朱某某和罗某某因约104平方米承包责任田权属问题发生激烈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一触即发。市人大代表邓志扬和虞唐法庭法官王爱华是当月的驻站代表,他们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认真倾听双方诉求,实地勘查土地情况,走访周边群众。由于该责任田历经多次调整,时间跨度大,权属和界址难以明确。面对这一难题,他们没有退缩,结合法律知识,从情、理、法多角度出发,巧用“六尺巷”的故事劝解双方。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矛盾,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湘乡市人大代表、山枣镇镇长邓志扬,虞唐法庭庭长王爱华在山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
融合共进,提升服务效能
山枣镇在推动“两官一长”进站联系群众活动中,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司法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实现“两融合”。一方面,与代表工作深度融合。依托人大代表及联络站的广泛影响力,积极宣传“两官一长”进站服务,收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类社情民意。司法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前准备,进站服务时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回应群众关切。在调解纠纷现场,人大代表与“两官一长”密切配合,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代表工作成效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镇人大主席团将基层治理中的涉法任务融入“两官一长”进站活动内容。组织司法人员开展法律宣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专业优势,确保调解结果合法合理。通过这些举措,切实将司法为民理念落到实处,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两官一长”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活动的开展,让山枣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做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拉近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强化了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更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成为湘乡市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