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年来,永州市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村级债务、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多举措超常规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查改热点问题2444个,追回集体资金2598.72万元,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经验做法得到人民网等媒体推介。
全方位“扫描”织密排查网
2024年6月,宁远县中和镇通过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对全镇所辖37个村级财务进行指导、整理、审计,对审计出来的财务问题逐一登记、整改。蓝山县土市镇针对部分涉纪信访量居高不下、账目年代久远、长期不公示村账等问题突出的村委托第三方财务审计公司开展村级财务清账。专业化第三方会计机构介入排查、清账服务让村级“三资”底子更清楚,集体“三资”管理更规范、有序。
能不能发现问题既是态度,也是方法。永州各地采取村级自纠查、发动群众查、乡镇清账查、部门协助查、市县驻场查以及建立问题台账的“五查一台账”方法,对全市所有村(社区)开展全方位问题排查。利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湖南省村级财务监管平台,对村级财务账目凭证进行线上延伸检查和大数据排查。市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深入基层开展督查,不听汇报只看台账、查问题、问情况、做访谈。负责态度、较真碰硬式排查让问题多的陈账重现、群众反映大的焦点重提,一场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有序展开。
问题不止于排查。各县(市、区)对“五查”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线索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跟踪整改到位。对审批不严、票据不全等问题,及时交办村账乡代理中心整改。各村在建立“三个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归总建立集体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债权债务、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等台账,让“三资”工作资料长期保存。
“小到十几元的支出,大到数万元的建设项目,村里的资金使用、惠农补贴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村务公开栏里看到,这让我们老百姓心里特别踏实。”蓝山县土市镇涩源村村民王茂生感慨道。
永州市农业农村局还从信访部门调取343个农村集体“三资”信访问题进行逆排查,分类交办给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核实整改,21个违纪违规问题线索移交给纪检部门,所有问题得到整改并回复。
全覆盖“监视”织严监督网
近日,在双牌县上流江村,一组组长将2021年以来代管的组集体公益林补助款14026元,分发给本组26户126人。理家坪村五组组长也将代管了3年的组集体资金2549元,到银行转存到本村民小组集体银行账户……
今年来,永州市在集中整治中发现,虽然村级集体“三资”已全部实现“村账乡代管”,但部分组集体“三资”仍然存在公款私存、不清账、不分配的问题,组集体资金管理存在监管盲区。永州市在双牌县开展“组账入村账乡代管”试点,由村民小组与乡镇人民政府“村账乡代理中心”签订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协议,在村级账户开设二级账户,把过去由组长和村民代管资金转入村二级账户,统一由“村账乡代理中心”报账或代发。目前双牌县114个村和1个涉农社区的村民小组都开设组集体银行账户,1547个村民小组转入集体资金2216万元,分发给农户的组集体资金402万元。
目前,全市3317个村账、483个社账已全部纳入湖南村级财务监管平台记账,部分组集体资产也纳入其中,建立村组财务公示公开制度,通过村级公开栏和“互联网+监督”平台线上线下方式每月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接受群众监督。
全过程“护航” 织牢防护网
近日,针对一些村投资决策“四议两公开”流于形式造成项目无效益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制发《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推进乡镇加强财政扶持、银行借贷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参与村“四议两公开”决策和监管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监管主体责任,确保投资项目选得准、有效益。
既解决一事也要推动一类。针对工作短板,永州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永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永州市村级债务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增债务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对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实行编号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组账入村账乡代管”工作的通知》7个制度性文件,县(市、区)制定81个制度,厘清监管职责,弥补债务管控、经济合同、投资项目、村组财务等方面的制度漏洞,促进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筑牢“三资”监管全过程长效机制“防火墙”。
冷水滩区对乡村振兴共享贷实行高中低三类风险程度分级管控,东安县将“三资”管理纳入县纪委“清风码”监督平台实现“码”上监督……工作创新与成效让群众对于农村集体“三资”有了更加广泛的理解、支持、参与,农村集体“三资”民意基础厚度正在增强。
“三资”专项整治不是结束,而是新起点。永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通过强化自查整改、完善制度建设、深化经验总结、加强队伍建设等多维度持续发力,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严密的“三资”监管体系,共同开创“三资”管理新局面,为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