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国际物流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已胜利闭幕,一类特殊的“建议”予以公布,这就是代表团的“全团建议”。
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衡阳市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三份全团建议。以全团之力建言市之要事,这三件关乎地区发展、民生福祉的“硬核”建议,凝聚着衡阳市代表团全体代表的集体智慧。
推动衡阳物流枢纽建设
衡阳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是辐射湘、粤、桂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保障区域生产生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物流组织和区域分拨服务上具有重要作用。从全国看,可成为构建国家物流骨干网络的重要支撑。从全省看,可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从本地看,可成为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有力推手。
目前,衡阳已经基本形成“一核、两群、多中心、末端节点全覆盖”的物流设施体系和“四主三辅”的物流辐射通道体系,但仍存在湘江航道等级急需提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繁杂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进一步加快完善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衡阳市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衡阳物流枢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湘江流域航道建设,将湘江流域航道提级工作纳入全省规划布局。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快衡阳陆港枢纽铁路专用线及港口码头的前期手续办理。
支持衡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衡阳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明显。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南岳七十二峰,巍峨耸立,层峦叠嶂,逶迤八百里;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石鼓书院等众多书院和古迹星罗棋布,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是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知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水口山铅锌矿被誉为“世界铅都”。
衡阳市石鼓书院等众多书院和古迹星罗棋布,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衡阳名山文化、湖湘文化(船山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目前,共有历史建筑135处,传统村落28处,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共有452处,数量位于全省前列。衡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深挖历史文脉、构筑精神家园、丰富文化供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衡阳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尤其是2024年成功承办湖南第三届旅发大会以来,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持续擦亮。如能成功摘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必将进一步擦亮衡阳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对丰富湖南文旅资源和文化底蕴,推动形成省际黄金旅游大循环,刺激和拉动湘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传承保护发展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衡阳市代表团建议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衡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人大常委会支持衡阳出台《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加强对衡阳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专业指导;省住建厅支持衡阳历史风貌区升格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财政厅加大对衡阳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修缮上的资金倾斜支持力度。
把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列入全省中小学研学目的地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与航天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是衡阳文旅融合、科普创新的结晶之作,自2024年9月21日开馆以来,接待区外游客10万人次,承接区内客流4万人次,已成为区域内中小学生开拓科学视野,感受科技奥妙,激发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
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
近年来,科普场馆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领域作为科技前沿,涵盖物理、数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可以将航天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给青少年,让他们在实践中触摸科学,激发探索欲和好奇心,是新时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场。
当前,湖南研学市场虽蓬勃发展,但科技类研学内容相对匮乏且集中在长沙区域,除省级科技馆有太空科技类展厅外及零星临展类,现阶段缺少专业航天科技类科技主题场馆,难以满足全省学生对前沿科技探索的需求。
作为国内首家以火星文化IP为主题的室内场馆和湖南科技馆“总分馆”模式试点改革的首个分馆,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列入全省中小学研学目的地,将填补省内航天科技主题研学场馆的空白,更好地发挥实践教育作用,助力全省中小学生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推动航空航天前沿科技资源和科学成果共享。
为此,衡阳市代表团全团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将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列入全省中小学研学目的地方面给予支持。建议省教育厅、文旅厅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下沉场馆调研,推动场馆加速完善升级,并针对该馆列入全省中小学研学目的地所面临的政策限制给予特定支持。建议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场馆优化及研学项目补贴,降低学生来馆研学体验成本。建议省教育厅、科技厅牵头组织优秀教师、科普专家与场馆技术人员合力研发航天特色研学课程,协助场馆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集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专属教材教案,提升教学服务品质,同时在省级科教平台开辟场馆专栏,提升场馆知名度与社会关注度。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