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走进网格解题:汝城县卢阳镇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何晨杰  时间: 2025-09-03   上传:杨柳

图片

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县乡,活力在代表。

汝城县卢阳镇人大深入贯彻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在代表进站履职方面夯实基础、做足功课,从“坐在礼堂开会”到“走进网格解题”,从“举手表决”到“扫码说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图片

卢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办)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流程。

正如一位人大代表所言:“人大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会场多热烈,而在群众笑得多灿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正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车站码头、小区院落,被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代表故事”书写得生动而温暖。

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优势及成效

把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

网格化治理中的“代表席位”。卢阳镇把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504个综合网格,明确代表在网格中担任“三员”(信息员、调解员、监督员)协助镇村网格员处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将代表“二维码”公布在网格,群众扫码即可留言,后台直联县、镇综治中心,形成“网格吹哨、代表报到、部门联办”闭环。

议事平台中的履职议题。卢阳镇把市县镇三级代表照片、电话、职责在村口社区上墙,代表每月逢5、15、25日到代表联络站(网格)“摆摊”接待群众。群众反映的“微实事”先由代表合议甄别,再按程序转政府办理,办理结果由代表在村口“回音壁”公示,接受村民“点赞”或“拍砖”。同时,镇每年两次人大会议,将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会议议题,跟踪问效惠及群众。

监督链条中的“票决刚性”。卢阳镇地处县城中心,涉及民生项目多,需解决民生实事比较集中,该镇全面推行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并配套建立“积分制”跟踪考评:代表对项目进度、质量、满意度打分,分值低于90分的,镇长在下次人大会议上作整改说明。近年来,随着汝城县理学名城建设的持续推进,城区人流逐年增多,老街停车难、断头路不通车等难题也逐渐显现,卢阳镇人大主席团收到代表建议及群众反映后,到现场调研了解,启动了因征地受阻一直进展不顺利的津江黄泥坎停车场、陈家园滨河路建设项目。经镇人大主席团研究后,报党委决定,将津江黄泥坎停车场建设、陈家园断头路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评议,并下发交办函给镇政府,重新组建工作专班进行攻坚克难,3个月时间两个项目征地拆迁及建设全部完成,理学名城周边停车难、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激活代表主动“找民意”

亮明身份,从“等民意”到“找民意”。卢阳镇地处县城区,全镇常住人口13.8万人,21个村、9个社区、1个居委会,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并设立机关、九塘江、云善、储能、予乐五个片区总站,将全镇区域89名镇代表、35名县代表,2名市代表全部纳入“进站”管理,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3月,东岗村镇代表朱军清在网格中走访群众时,发现周某与泰来村曾某离婚后谈恋爱,后因故分手,周某多次要求女方退回13万元及“三金”无果后,买了砍刀及汽油,扬言要报复女方及家人。朱军清及时向人大代表联络站报告,并与镇司法所、城关派出所及时介入调查,多次做双方及其家属工作。经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女方退赔9万多元及“三金”给男方协议,成功化解了一起流血极端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来,全镇人大代表参与各类矛盾纠纷183起,化解率达92.8%。

进网入格,用“小故事”展现“大情怀”。强化网格机制。围绕“一网治理”“一网网尽”工作新理念,提升代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能力,构建“属地成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呈现出了“全体代表进网格、全部网格有代表”的良好姿态。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共联系网格504个,进网格次数超3000人次。关注热点难点。组织代表围绕安全生产、经济发展及居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项目建设、周边道路安全、人居环境改善等“身边小事”“民生大事”,深入村组开展夜谈会102场,宣讲理论、政策覆盖4000余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7个。精心组织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及代表联络站等作用,联合各级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类活动,力求形成人大工作整体合力,活动成果更有效,展现代表风采。今年以来,代表网格员宣传覆盖1.2万人次,为民办实事278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78个,收集民意121条。

为民代言,以“小切口”汇聚“大民生”。聚焦经济发展,问需于民。组织代表走访湘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聚焦企业经营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推动辖区营商环境再优化。加强各部门联动,用心用情,群策群力,帮助解决公寓楼安置点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引导代表当好纾困解难的“服务员”。围绕“急难愁盼”,问情于民。组织代表聚焦创文巩卫、老旧小区改造与管理、环境卫生、交通、消防安全、自建房整治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听取民意,有效推动了C、D级危房整治、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等一批问题的解决,鼓励代表当好为民发声的“代言人”。瞄准基层治理,问计于民。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平安创建等组织代表进选区,将人大代表的常态化履职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参与安全生产、协商调解等工作,当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先行者”。今年来,共开展法治宣传“五进”活动6场、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38次,直面矛盾纠纷,主动介入调解,协助调解陈年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45起。

创新建立长效化机制

“五单闭环、日访夜谈”工作法。卢阳镇九塘江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明确人大代表联络站职责,把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细化为“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办单、人大督单、社会评单”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时限、责任人、评价表。上半年共收集点单32件,办结率97.2%,群众满意率95.9%。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向卢阳镇予乐村派驻新一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为切实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工作队队长李杰带领工作队员、村主干、部分人大代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到每个自然村(村小组)召开“屋场会”“板凳会”,收集各种建议意见92条。

发挥代表进网格、法官进站点作用。卢阳镇人大主席团在31个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设立5个总站,因群众反映法律诉求较多,还与汝城县人民法院衔接在5个代表联络总站设立“共享法庭”,邀请法官与代表联合坐班,一般纠纷代表先行调解,经研判确需立案的立即受理。今年上半年,共诉前化解纠纷31起,站点受理纠纷15起。

“扫码微实事”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卢阳镇人大主席团把未纳入镇级民生实事但群众又急盼的“关键小事”单列出来,由镇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微实事”资金,并且要求三级人大代表将平时发现的路灯不亮了、井盖坏了、城市公共设施缺乏维护等问题,立即扫码上传到智慧人大系统,由后台交给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实行“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2023年以来办理微实事项目4个,涵盖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村道安全防护栏、停车场建设等。

图片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卢阳镇予乐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组织部分镇人大代表下沉村组召开“屋场会”,了解民意收集民情。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入格”易、“融格”难。部分代表进网格后仍停留在“挂名”层面,群众“有事找网格员”而非“找代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代表履职与网格考核不挂钩、网格事项与代表建议办理不互通。

“能力恐慌”与“本领赤字”。一些基层代表反映,群众问法律政策,自己却一问三不知。调研问卷显示,41%的代表最缺的是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建议依托学校、律所建立“代表智库”,把能力培训办到田间地头。

“制度空转”与“责任稀释”。个别代表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甚至出现“代表年年提、部门年年答、问题年年在”。需强化人大监督刚性,必要时启用质询等刚性监督方式。

图片

卢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到云善村三育小学调研解决群众反映的学校周边安全治理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健全常态化嵌入机制

明确角色定位与对接路径。厘清人大代表在网格化治理中的职责边界,定位于“监督员”“信息员”“调解员”,而非替代社区工作者或网格员。建立人大代表与特定社区(村居)、网格的固定联系结对机制,通过公示代表信息、加入社区(网格)微信群、定期参加网格议事会等方式,使其“身份亮出来、身影现出来、作用显出来、榜样带出来”。

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线下,代表应结合自身工作或生活区域,保证每月有一定时间深入结对网格,通过走访、座谈、参与活动等形式贴近居民。线上,鼓励代表实名入驻社区智慧平台或网格微信群,搭建“代表线上工作室”,发挥“湖南智慧人大”平台优势,及时收集、回应网民诉求,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上融网格,线上连民情”。

强化与网格力量的协同协作。建立代表与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社区干部、社会组织等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代表可受邀列席网格相关工作会议,了解网格动态和难点问题。同时,将代表收集的民意与网格员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整合,提升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和处置效率。

强化赋能培训与支持保障

实施精准化履职培训。围绕基层治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突、舆情应对、数字化工具应用等内容,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专题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有经验代表传帮带、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提升代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搭建专业化支撑平台。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智库”或专家顾问团,为代表提供法律、政策、心理、规划等专业咨询和支持。鼓励代表小组跨区域、跨行业交流研讨,分享基层治理经验。为代表履职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和经费保障,减轻其后顾之忧。

鼓励基于优势的特色履职。引导代表结合自身职业专长、资源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如法律界代表可提供法律咨询,教育界代表可关注青少年问题,企业界代表可助力社区经济或就业。避免“一刀切”要求,让代表在其擅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履职自信和效能。

完善闭环管理与激励约束

构建“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闭环。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反映民意和问题的处理机制。对代表通过网格等渠道收集到的诉求和建议,由乡镇人大主席团或相关机构统一梳理、分类处理。明确承办单位、办理时限,并跟踪督办。办理结果要及时向代表和群众反馈,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细化履职考评与责任清单。建立可量化、可评价的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履职档案,记录其入网格次数、提出建议数量质量、推动解决问题成效等。将参与基层治理情况作为代表述职评议和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对履职不力、群众评价差的代表进行提醒督促,增强责任意识。

强化结果运用与正面激励。对在基层治理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代表小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将代表推动解决的典型基层治理案例作为履职成果进行展示,激发代表的成就感和积极性。推动有价值的建议转化为政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增强制度实效。

代表入网格,家站连民情。明责履规范,纾困暖民心。通过以上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线上与线下双向互动的履职平台,有望推动人大代表更深、更实、更有效地融入基层治理网格,提升履职能力,压实履职责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汝城县卢阳镇人大主席)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