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阳市云溪区的青山绿水间,清溪村如同一枚瑰丽的“绿宝石”。省级示范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两张亮丽名片,是清溪村的标签。而带领1800余名村民、51名党员书写这场山乡蝶变的,是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卢林周。2019年,卢林周任清溪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当选区人大代表。履职以来,他以脚步丈量土地,以赤诚回应期盼,在振兴清溪村的征程中,书写了精彩答卷。
卢林周(右一)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民意。
倾听民声解民困
当选区人大代表,对卢林周而言,绝非荣誉加身,而是责任在肩。他将这重身份视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平台。常年与村民打成一片的卢林周能敏锐地捕捉到村民的“急难愁盼”。那些在田间地头、家长里短聊天中听到的呼声,最终凝聚成一件件带着泥土芬芳、承载民生重托的代表建议。
“山里头信号断断续续,孩子们上网课干瞪眼,跟外面联系也难啊!”村民的焦灼,卢林周记在心里。深入走访几个偏远村组后,他提交了关于完善农村通讯网络全覆盖的建议。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组织实地摸排、推进基站建设、加强信号强度等措施,稳定的网络信号如清泉般流淌进曾经闭塞的角落,孩子们的脸上荡开了笑容,村民与外界的通联也顺畅了。
另一件关于调整市城投二期规划允许民生建房的建议,则源于部分村民因规划限制,无法启动民生建房。比如吴冲、张家两组的村民,有的老屋破旧,甚至几代同堂,村民们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卢林周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对接,推动政策口子为民生所需而开,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得以在原址或规划区内圆了安居梦。近几年,卢林周先后提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意见建议10余件,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与具体承办中,均化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金钥匙”。
2024年4月,卢林周(右二)在张家组道路拓宽用地施工现场调处纠纷。
奋力破局惠民生
人大代表,不仅是建言者,更应是实干家。卢林周深知,破解发展难题,需要以代表自身的公信力、沟通力和协调力作为支撑。他将这份力量,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清溪村发展的攻坚前线。
2021年,清溪村生态旅游开发迎来关键一役——拓宽硬化从双花村柘木岭到本村竹山组约8公里的主干道。这本是致富坦途,却在村民供地环节遇到困难,群众阻工、上访不断。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的卢林周迎难而上,没日没夜入户沟通,召开村民小组会做群众工作。“这条路通了,大家的居住环境会改善,游客进来了,清溪村也会火起来、活起来。”他掰着指头和大家一一算长远账、经济账。村民们慢慢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项目建设,路基拓宽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在推动建设清溪蔬菜大棚和烧烤基地的土地流转中,又遇到阻力。思想不通,工作难做,卢林周韧劲十足。“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有时碰上难啃的“钉子户”,他上门七八次,耗时月余。他给村民耐心讲解集约化经营的优势,描绘家门口就业的蓝图。卢林周用自己的真挚赤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为现代化农业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
游客和村民对清溪村天子山到临湘白石园林场之间仅700米的“断头路”反响强烈,要求修复“肠梗阻”。卢林周闻讯而动,主动跨区域对接。他带着详尽的民意调研材料和可行性方案,一次次往返于临湘市林业局和白石园林场之间,沟通、协商、争取。近日,传来佳音,梗阻疏通在望。这条路的贯通,不仅是简单的物理连接,更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心与心的连动。
秉公处事聚民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卢林周常挂嘴边的话,更是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履职的底气。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敏感领域,唯有公正无私,方能赢得信任,凝聚人心,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在低保评定、困难慰问等民生事项上,卢林周始终“公”字当先。政策标准是标尺,村民大会评议是必经程序。他坚持阳光操作,杜绝优亲厚友。每一份救助名单都经得起公示和检查。曾有亲戚想为不符合条件的家人争取低保,被他严词拒绝:“当代表、当支书,手歪一寸,心就离百姓远一丈。这口子绝不能开。”这份铁面无私,村民看在眼里,敬在心里。“林周办事,一碗水端得平,我们服气。”村民的朴素评价,是对他公信力的最高褒奖。
产业兴村民富实
卢林周的履职之路,始终围绕清溪村乡村振兴发展主轴。多年来,他与驻村工作队紧密协作,将足迹和汗水洒遍清溪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卢林周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为清溪村产业发展铺路搭桥。近年来,在卢林周的努力与推动下,清溪村建好村级公路8.2公里、护坡5000余米、打水井4口,美化健康游步道5公里。如今的清溪村,已打造成3A级生态旅游区。昔日寂静的山村,现在绿意盎然,游人如织,火了农家乐,旺了烧烤基地,热闹了溪涧山林。村民们开办的农家乐、民宿等,户均年增收翻了一番,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卢林周的关心和协调下蓬勃发展,成为吸纳就业、提升技能的重要平台。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的务工收入年均可达2万至3万元。这背后,是卢林周推动土地流转、化解建设阻力的辛勤付出。
百亩黄茶园,更是卢林周推动产业兴村的得意之笔。他把黄茶作为该村的特色产业进行推广。从田间管理、技术引进到加工销售,他积极联络协调,提出发展建议。如今,已注册商标的“清溪•黄金茶”,年收入可达50余万元。村民在黄茶园务工,养家糊口不成问题。黄茶,不仅是村民的“富贵茶”,也是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绿色银行”,每年可为清溪的持续发展注入约10万元的源头活水。
省级示范乡村、绿色生态旅游区、村民日益鼓起的钱袋子……清溪村的每一处蝶变,都深深镌刻着卢林周履职尽责、先锋引领的印记。卢林周用拳拳之心,将履职实践绘成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在这幅画卷上,“人大代表”四个字,熠熠生辉,永不褪色。清溪的蝶变之路,正是千千万万像卢林周这样的基层人大代表,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奋力书写先锋答卷的生动缩影。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