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金风拂过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镇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弯下腰肢,汇成一片金色海洋。眼下正是水稻抢收的关键期,该镇人大代表闻“稻”而动,以“为民服务”为初心,穿梭在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助力丰收,在金秋田野间书写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答卷。
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镇人大代表助农秋收。
履职在田埂,筑牢“丰收防线”
“保障粮食颗粒归仓,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更是人大代表的责任。”中寨镇人大主席的话道出了全镇人大代表的心声。立秋以来,镇人大主席团迅速组织代表下沉各村,以抢收监督员、安全宣传员的身份,与农户并肩奋战在秋收一线。
代表们分片包户,深入田间地头巡查抢收进度,聚焦农机操作规范、田间防火、粮食储存等关键环节,手把手向农户讲解安全事项。“张代表特意提醒我收割机要远离电线,还帮我检查了粮仓通风情况,真是比自家亲戚还上心!”降溪村农户杨大爷感激地说。从晨曦微露到夕阳西下,代表们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稻田间,用细致履职守护着每一粒粮食的安全。
人大代表协调收割机帮助农户收割粮食。
聚力破难题,激活“农机效能”
“往年秋收靠人力,遇上雨天就犯愁。今年人大代表帮我们协调农机,收割效率提高了一大半。”大寨村村民说,这源于镇人大主席团推动的联村联创与农机协作模式。
今年年初,镇人大主席团调研发现各村农机分散、调度不畅是秋收“堵点”。为此,代表们牵头座谈、建言献策,推动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构建“耕、种、收、加”全链条农机协作体系。秋收季,代表们化身调度员,协调降溪村的收割机跨村作业,对接头家村的稻谷烤箱、打米房为周边村提供加工服务。截至目前,通过代表协调,全镇农机利用率提升40%。“有代表们帮着统筹,农机成了‘及时雨’,再也不怕‘烂场雨’耽误收成了。”群众的点赞,成了代表履职的生动注脚。
情系“钱袋子”,壮大集体“家底”
“让群众收好粮,更要让集体富起来。”这是镇人大代表的履职理念。秋收期间,代表们聚焦“粮食增值、集体增收”调研,推动各村探索农机服务与粮食加工结合的集体经济发展路。
在代表推动下,降溪村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对外提供耕地、播种、收割等服务,在支援周边抢收的同时,为村集体带来直接收益;头家村则借助代表协调引进的稻谷加工设备,承接原粮加工业务,让稻穗变大米,附加值提升近三成。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代表们用智慧和汗水,让“地里收成”变集体收益,为乡村发展注入动力。
暖心解民忧,架起连心桥梁
“家里缺劳力,稻子熟了没人收,多亏人大代表来帮忙!”大寨村独居老人李奶奶满是感激。针对农户缺劳力、行动不便的问题,镇人大主席团启动“代表结对帮扶”,组织代表与党员组建“秋收互助队”,开辟抢收“绿色通道”。
代表们分片包联困难户,有的挥镰割稻、扛起粮袋,用实干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有的协调开通收割机“绿色通道”,通过减免费用、帮助运送等举措,将惠民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还有的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协助行动不便的农户晾晒、储存粮食,用贴心举动传递温暖。从参与田间劳作到落实费用减免,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让丰收的田野洋溢温情。
金黄稻穗装满粮仓,中寨镇的秋收战场上,人大代表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在田埂间书写履职答卷,在抢收中践行使命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成为田野间最动人的风景。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