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落实“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落实“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益阳市赫山区:财政与民主双轮驱动,民生实事精准落地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何海翔  时间: 2025-09-23   上传:杨柳

图片

“困扰多年的下水道堵塞和雨天积水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街道今日家园小区的居民满意地说。该小区管网改造项目从启动到完工仅用时两个月,成为赫山区落实“三会三文”精神,高效推进民生实事落地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赫山区创新推行财政保障与民主决策双轮驱动机制,有效破解基层民生项目长期存在的“钱难筹、事难选、效难保”难题。

图片

岳家桥镇通组公路硬化项目现场验收。

破题:专项资金作“种子”,小钱办成大民生

针对基层民生项目常因资金不足而停滞的问题,赫山区自2020年试点、2025年起正式建立区级财政专项定额补助机制,为民生实事注入持续资金支持。补助标准结合人口与地域差异设定,街道每年30万元,乡镇40万元,人口大镇兰溪镇提高至50万元。该资金用途明确,既可作为小型项目的独立资金保障,更是撬动多元投入的“种子基金”。

岳家桥镇通组公路硬化项目是典型例子。40万元财政资金到位后,带动沿线5个村群众自筹20万元,共同完成5条总长2.2公里的道路硬化,惠及2000余名群众,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困境。泉交河镇恩塘村至祥云村的连接线公路建设中,27.2万元专项资金激励村民配套投入4万元并投劳40个工日。赫山区坚持将资金优先用于“小切口、见效快、受益广”的项目,既缓解筹资压力,也增强了群众的共建意识。

聚智:票决闭环显分量,民意贯穿全过程

在财政保障基础上,赫山区构建起“征集—决策—实施—监督—评议”全链条民主闭环机制,确保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大家评”。

精准征集。线上依托智慧人大平台与政务热线联动,线下通过区级中心、18个乡镇联络站和多个村(社区)联络点广泛征集意见。征集项目须经过代表听证、专业评估和财政预审“三方联审”,严把可行性关。笔架山乡上新桥村道路狭窄、新市渡镇水库大坝亮化等群众诉求,均经该流程纳入候选项目。

图片

衡龙桥镇召开民生实事项目座谈会。

民主票决。候选项目经党(工)委研究和人大主席团(工委)初审后,提交年初人大会议或议事会议进行差额票决,严格执行无记名投票、当场唱票程序。2025年,谢林港镇鸦鹊塘村农田灌溉水渠维修项目获全票通过,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用水难题。

严实监督。项目实施实行“四个一”包干机制(一名班子成员、一个责任站所、一名经办人员加一个代表监督小组),推行清单化管理,落实月督查、季调度。代表监督小组定期查验并组织群众评议,进度滞后项目由人大督办。项目竣工后召开述职评议会,结合代表打分与群众投票开展多维评价,满意度低于80%的须返工整改。

长效管护。创新建管一体化机制,年度项目结余资金转为管护资金,由乡镇街道负责长期运维,项目可持续性达100%。

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区人大常委会建立“项目申报—联合评审—拨付跟踪—审计公开”全流程监管体系,资金使用明细在镇村两级同步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焕新:治理一盘棋,群众当主角

赫山区的实践重塑了基层治理格局。政府由“决策执行者”转向“高效执行者”;人大代表从“会议代表”转变为“全程参与者”;群众由“旁观者”成为“建议者、评判者”。

专项资金与民主闭环有机结合,取得了三大成效。效率与质量双提升,今年实施的58个项目中,已完工40个,完工率近70%。严格监督倒逼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显著上升。需求精准匹配,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补短、提质升级和治理赋能三类项目,实现对民生需求的“靶向治疗”。长效治理落地生根,群众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常态。

赫山区的实践表明,财政的刚性保障为民主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民主管理则提升了财政投入的精准度。财政与民主双轮驱动,不仅有效破解基层民生难题,更使民主成为群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实践,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