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

陈历仁:从医者到药农,走出乡村振兴路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莫能达  时间: 2025-10-09   上传:杨柳

99.png

绥宁县人大代表陈历仁在察看枳壳病虫害情况。

在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乡瓦窑村的山谷间,200多亩枳壳郁郁葱葱,40来亩黄精在林下静静生长——这片由绥宁县人大代表陈历仁打造的中药材基地,如今已是瓦窑村、大冻村200多户村民的“致富园”。从医院到田间地头,这位前医务工作者用近十年时间,投入527万元浇灌出一条“药材生金”的乡村振兴路。

一次转型,医务人员变药农

在琛源瀚琪药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摆放着陈历仁2006年至2016年在医院工作的照片。2016年,在邵阳市大祥区医院工作的陈历仁看到乡亲们守着好山好水却过着苦日子,心里不是滋味。他毅然辞去医院工作,带着微薄的积蓄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

111.png

工作人员对枳壳进行加工。

最初的创业并不顺利,缺资金、缺人手、没有土地,不懂技术。但陈历仁有一股闯劲,他不断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向专家请教,总结经验,终于摸索出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中药材品种。如今,陈历仁已建成200亩枳壳、40亩黄精、20余亩钩藤、157亩油茶的种植基地。

一份合同,入股分红返利84万余元

“两村集体入股100万元,每年保底分红共8万元,村民土地流转30年按每年每亩400元兜底,务工人员每人每天100元至150元现结。”瓦窑村村委会的公示栏里,这份由陈历仁的公司与乐安铺乡大冻、瓦窑两村共同签定的合作协议写得明明白白。为助力两村经济快速发展,陈历仁特意为瓦窑、大冻两村各预留50万元集体入股额度,助力村集体增收。

大团村残疾脱贫户陆有文的账本最有说服力:在陈历仁的公司工作7年来,每年工资收入22000元,年底分红2000多元……全乡有大多数像陆有文这样的脱贫户受益,公司每年通过分红、劳务等形式返利超36万元,乡、村集体共入股基地168万元,10年来累计为全乡200余户脱贫户分红返利共84.24万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100.png

陈历仁的药材公司对职工进行农产品电商销售培训。

一份坚守,创业基地变成“连心桥”

“陈代表的钱都花在帮扶乡亲们上了。”大冻村党支部书记龙景先望着采摘的十余万斤枳壳鲜果激动地说。陈历仁用各种方式筹资帮助全乡200多户村民走出困境,公司累计投入527万元,其中167万元用于修路、清理河道河床、建蓄水池、建设产品加工厂以及烘干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还建成了农产品电商销售培训基地。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近三成,常年聘请临时务工人员60多人。中心村村民杨昌德说:“感谢陈代表的关怀,去年,我在基地的务工收入有3万余元,在家门口务工,既照顾了家人,又挣了钱。”

十年磨一剑,陈历仁创业已见成效。如今,乡亲们也把基地当作自己的产业精心呵护,基地真正变成了“连心桥”。

站在黄精种植基地的山坡上,陈历仁望着远处的村舍,思考着如何突破市场瓶颈,升级产品,使企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微风拂过,连片的药材林泛起绿浪,仿佛在应和着陈历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