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为做好全省人大工作提供了任务书,明确了路线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乘势发力,扎实推进“三会三文”精神落地落实,为新时代民族地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7月23日至24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凌频率队深入八县市调研“三会三文”精神落实情况并召开全州人大创新工作推进会。图为吴凌频一行在吉首市石家冲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
乘发展之“势”,聚焦顶层设计谋全局
州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三会三文”蕴含的意图与机遇,将其作为破解人大工作瓶颈的总抓手,切实提升人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党委重视领航掌舵。州委高度重视“三会三文”精神贯彻落实,州委常委会会议5次专题研究人大工作,制定《新时代全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责任清单》,细化为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州委书记刘涛率先垂范落实“四个一”要求,州委常委积极主动联系基层代表、督办代表建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督办领办重点处理代表建议,解决了产业发展、卫生医疗、交通建设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和对民生诉求的回应。
统一思想明确路径。为确保“三会三文”精神入脑入心,湘西自治州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体系。州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从政治高度夯实思想根基。州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解读“三会三文”精神,先后开展2次集中培训、5次集体学习,推动干部学深悟透。州、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还主动走进党校课堂开展宣讲,引导全体干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明确工作方向路径。
完善制度提升效能。围绕落实“三会三文”精神,州人大常委会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对全州基层人大工作联系指导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落实“三会三文”精神提供制度保障,累计制定完善州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制度81项,形成覆盖履职全流程的制度框架。针对基层人大工作薄弱环节,编印《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指导县市人大完善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听证等制度,指导105个乡镇健全完善“两规则四办法”,推动10个人大街道工委建立完善居民议事制度,县乡人大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聚攻坚之“力”,围绕协同联动破难题
全州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人大主动履职、部门协同配合、督查跟踪问效,凝聚起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人大主动履职,凝聚攻坚“向心力”。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先后召开全州代表工作会、基层人大工作推进会、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人大工作务虚会等会议,广泛听取基层人大和五级代表意见建议,将“三会三文”精神融入常委会“一要点六计划”年度工作安排,创新建立“1+56+4”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督导、年终一综合评价的闭环管理模式,倒逼工作落地。八县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对标跟进,形成州、县、乡三级人大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整体履职效能。
部门高效协同,形成攻坚“聚合力”。为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州、县市组织、宣传、巡察、编办、党校等党委责任部门将人大制度和“三会三文”精神纳入理论学习、干部培训、年度考核、党建述职、巡察重点和党校教学、宣传计划、社科课题等八个方面,扎实推进“八纳入一健全”落地见效。州直部门联动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三官一员”进站等重点工作,推动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衔接,通过跨部门协同,法治护企、法治护绿、法治护安、法治护农等执法检查工作高效推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督查跟踪问效,强化攻坚“执行力”。为确保工作不走过场,湘西自治州将落实“三会三文”精神纳入州委督查和州人大常委会联系指导县市的重要内容,联合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以强力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领调研督导组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梳理出32个短板弱项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化管理,确保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见实干之“效”,紧扣提质增效显担当
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大抓落实”为主旋律,聚焦主责主业、激发代表活力、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特色亮点,以实干实效检验“三会三文”精神落实成效。
主责主业实现精准聚焦。在立法工作方面,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县域矿山生态修复法规,有序推进物业管理、地质公园保护、芙蓉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多项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在监督工作方面,纵深推进“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法治护企、法治护绿、法治护安、法治护农专项行动,联动三级人大和五级代表1500余人次,督促整改问题128个,切实增强监督刚性。此外,通过完善“1+31+31+6+1”科学评价参阅体系,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围绕“三会三文”精神落实、“十五五”规划编制、城市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五彩”养殖、“两茶两果”等调研报告中的建议被采纳转化为州委州政府政策文件,实现调研成果向决策部署的有效转化。
代表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树牢“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基本盘”的理念,健全完善州委和“一府一委两院”领导全员联系基层代表制度,推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代表、督办代表建议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三个全覆盖”。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健全邀请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立法、监督、视察、调研常态化机制。截至目前,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340人次、代表联系群众2.2万余人次,办理实事、解决问题1800余件次,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基层基础得到持续夯实。针对基层人大工作薄弱问题,州人大常委会对照“三会三文”要求,深入开展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履职能力。在人员配备上,全州115个乡镇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全部实现专职专责,专职副主席(副主任)全面配齐,实现了乡镇人大主席、专职副主席和人大专干“1+1+N”的配备。在经费保障上,8个县市的乡镇民生实事票决资金以不低于200万元、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经费以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予以保障。
特色亮点实现竞相迸发。湘西自治州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人大工作新模式。通过召开全州人大创新工作推进会,建立“一线观摩、一线督导、一线推进”机制,考察示范点18个,形成典型经验材料32份,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浓厚氛围。涌现出吉首市代表建议办理“三评”机制,泸溪县“多站合一”代表履职机制,凤凰县“群众点单、代表接单、人大派单、政府接单”问题解决机制,古丈县“产业链+代表履职”模式,花垣县预算执行监督“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保靖县“1+8+N”工作评议机制,永顺县“5+6+1”工作机制,龙山县站室窗一体化建设等生动实践。
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推动“三会三文” 精神落地的实践,充分彰显了民族地区人大工作的政治担当与创新活力。随着各项举措的持续深化,湘西自治州人大工作必将在服务发展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湘西力量。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